
【中科馆大讲堂】
《我眼中的杨南生》
时间:
2021年7月14日(周三)下午14:00-15:30
地点:
中国科技馆206多功能厅(由科技馆东大厅乘坐扶梯上二楼,无需购买主展厅门票)
题目:
《我眼中的杨南生》
嘉宾:
张严平(杨南生先生的妻子、新华社高级记者)
嘉宾简介

张严平 杨南生先生的妻子,新华社高级记者。曾荣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第十届长江韬奋奖,新闻作品《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著有《穆青传》。
活动介绍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中国科技馆联合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主办“赤子丹心——与党同龄的科学家”主题展览,以1921年出生的科学家为切入点,以中国科学家精神为主线,综合展现与党同龄的科学家们的卓越成就和探索历程,尤其是他们感人至深的爱国爱党情怀。
其中有一位科学家,他留学海外心系祖国。归国后,在毛主席“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下,纵使环境艰苦、条件匮乏,甚至是饱受病痛的折磨,他依然坚持率领年轻的队伍创造了中国航天史上的奇迹。他主持创造中国第一枚探空火箭、第一台固体发动机、第一颗人造卫星三级发动机、第一枚潜射战略导弹两级发动机、第一颗科学实验卫星发动机、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发动机等。为我国航天事业、国防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今天让我们走近中国固体火箭第一人——杨南生,去听听他背后那些动人的故事。
参与须知
结合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要求与我馆实际情况,现就“中科馆大讲堂”活动温馨提示:
1.活动免费参与(无须购票),但须提前预约成功方可入场。如需取消预约,请在活动前一日17点前发送邮件“取消X月X日中科馆大讲堂预约+姓名+电话”(邮件标题请按此方式命名)至zhanlanjiaoyu@cstm.org.cn。讲座准时开讲,请您安排好时间,按时入场。迟到10分钟者,谢绝入场。谢谢理解。
2.入馆流程:“中科馆大讲堂”活动当日严格执行“入馆必检”措施,所有观众按三步入馆:第一步:须同时出示预约人身份证及讲座预约短信息;第二步:打开微信或支付宝,进入“北京健康宝”小程序,进行现场扫码,结果显示“未见异常”后方可入馆;第三步:接受安检及体温检测,只有体温正常才允许入馆。
3.听讲期间须全程佩戴口罩,服从工作人员指挥,保持1米以上间隔距离,隔位就坐,避免人员聚集。
4.在馆期间,如身体不适,请及时与工作人员联系。
5.讲座安排视区域疫情防控要求可能随时调整,敬请理解并关注预约手机的短信通知!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中国科学技术馆所有。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刘兴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