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子丹心——与党同龄的科学家”主题展览展厅
日前
“赤子丹心——与党同龄的科学家”主题展览
在中国科技馆正式与公众见面
一张张图文展板
一件件珍贵实物
静静讲述着李桓英、朱兆祥等21位科学家
卓越的成就和动人的故事
1921,他们睁眼看中国
2021,中国已因他们更美好

“赤子丹心——与党同龄的科学家”主题展览展厅
黄翠芬
中共党员,1921年3月生于广东省台山市。中国工程院院士,微生物、免疫及遗传工程专家,中国基因工程创始人之一。
“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如果让我们再一次选择,我们还是选择回国。”
1948年黄翠芬赴美留学
1949年获康乃尔大学细菌学硕士学位
新中国成立后
黄翠芬对同在美国学习的丈夫周廷冲说
“血汗洒在自己的国土上,收获才属于自己,现在该是我们回国的时候了”
1950年2月
黄翠芬与丈夫将全部积蓄购买仪器设备
准备作为礼物送给祖国
但归国之路却遭到美国移民局重重阻挠
他们想到了“偷渡”这条铤而走险的路
由于没有离境手续,一旦被查出将流放荒岛
但当时已怀有身孕的黄翠芬没有半点犹豫
他们悄悄地登上货船
蜷缩在阴冷潮湿的舱底
在海上漂泊了56天
1950年4月底
他们,终于“到家了”

1950年山东医学院派人来接黄翠芬(左四)等回国人员
1954年,黄翠芬调入军事医学科学院
从事微生物毒素的毒理机制及流行病综合防治研究
领衔制定我国生物防御体系建设的总体方案
1978年起
她领导筹建全国第一个分子遗传学研究室
她主持研发的肉毒毒素双价疫苗
是我国最早自主研发的免疫防御药物
领导研制的生防系列重大产品
填补了我国生物防御领域的空白

黄翠芬(左一)指导乙肝病毒核心抗原实验
黄葆同
1921年5月生于上海。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分子化学家。
“我知道回国会很苦。如果我们留在美国工作、学习和生活,各方面条件肯定都比百废待兴的中国要好。但一想到国家需要我们,再苦再穷也要回来。”
新中国成立后
赴美留学的黄葆同激动万分
积极筹备并动员留学生回国

1999年,黄葆同的手稿“山雨欲来,归途漫漫”,详细回顾了从美国回到中国的漫漫长路
1951年5月,他开始办理回国手续
美国当局以“居留证过期”为由不许他回国
5月24日
他在自家门口被陌生人带去移民局问话
后被拘捕并关押了114天
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
周恩来总理点名黄葆同等一批中国科学家回国
他们才最终解脱羁绊

黄葆同(右)与夫人冯之榴回国后的合影
回国后,黄葆同接受国家分配
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
先后开展了生漆结构和干燥机理
新高分子合成、乙丙橡胶新催化等研究
黄葆同的一生
始终把科研工作与祖国建设需要联系起来
为新中国高分子化学学科奠定基础
开拓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催化体系
张丽珠
中共党员,1921年1月生于上海。著名妇产科学家、妇产医学的开拓者,现代生殖医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中国大陆首例试管婴儿缔造者。
“在选择工作领域时,我了解并认真考虑了作为一名妇女在社会上的优势和劣势,最终决定在妇产科领域工作,以便为妇女福祉而努力。”
1946年张丽珠赴美留学
主攻妇科内分泌学、局部解剖学和肿瘤早期诊断
1951年张丽珠想尽一切办法回到祖国
投身祖国的妇女健康事业

张丽珠(左二)在妇产科查房
20世纪80年代初张丽珠已年近六十
但仍坚守在临床诊治、教学科研岗位
为推动妇产医学现代化
在缺少技术、设备、资源等不利条件下
她毅然开启试管婴儿技术研究工作
张丽珠坚持实事求是、自主研究
解决了试管婴儿技术在我国落地生根的一个个难题
经过成百上千次的尝试
张丽珠逐步在人卵体外受精、体外胚胎发育
和胚胎植入子宫等各项技术上取得成功
1988年3月10日
我国大陆首个试管婴儿郑萌珠诞生

1988年张丽珠与大陆首例试管婴儿合影
谭靖夷
中共党员,1921年11月生于湖南省衡阳市。中国工程院院士,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专家,新中国水电建筑施工技术的奠基者、开拓者和引领者。
“搞工程就是要面向实际,坚守实际,永远不离开实际,这样就踏实了,就永远不会落空。要用发展的观念来看待创新,进步就是创新,过去不会干的现在会了,这就是创新,就是进步。进步要像爬台阶,一阶一阶走,才踏实稳固。”
1946年谭靖夷毕业后投身水电事业
1949年向党组织递交入党志愿书
1956年他主持建设广东流溪河电站
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与施工的混凝土双曲拱坝
拱坝模板安装误差不超过5毫米
获国际专家广泛赞誉

谭靖夷还率领团队首创高压灌浆技术
在被称为“筑坝禁区”的喀斯特地区
修建了乌江渡水电站
大坝自1982年下闸蓄水
迄今已安全运行近40年
上世纪90年代
已经退休的谭靖夷指导四川沙牌水库大坝建设
该大坝施工点分布在峡谷和海拔1800多米的悬崖上
他不顾危险,多次到工地指导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八级地震
沙牌水库大坝岿然不动
被专家誉为震中“最牛大坝”
谭靖夷一生参与建设与咨询的
中型、大型、特大型水电工程达80余座
被称为“从江河里走来的院士”

1982年9月,61岁的谭靖夷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写下《六十一岁入党抒怀》。
李桓英
中共党员,1921年8月生于北京。现任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研究员,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
“2021年将迎来建党100周年,我很荣幸自己是党的同龄人。从医80多年来,我做得最正确的选择就是能够回到祖国、报效祖国,只要我还有精力、有力量,我愿意为党和人民奉献终生。”
李桓英是世界卫生组织成立后的首批专家之一
1958年她毅然辞职、只身回国
1970年,李桓英第一次见到了麻风病患者
疾病的痛苦给她带来强烈震撼
1978年起
她将全部精力投入麻风病防治和研究工作

1983年李桓英带着从世卫组织申请来的新药
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
3个偏远的“麻风村”试点“短程联合化疗”
这一方法的推广
使全国麻风病人从11万人下降到不足万人
年复发率仅0.03%
大大低于世卫组织规定的小于1%标准
1996年,她率先在国内开展“消除麻风病的特别行动计划”
首次提出垂直防治与基层防治网相结合的模式
被称为“全球最佳的治疗行动”

为了中国麻风病防治事业
她长年奔波在云、贵、川边远山区
在深入麻风病区的路途中
曾经4次遇险、2次翻车、2次翻船
但是她始终觉得
既然已经选择了这条路
就要无比坚定地走下去

朱兆祥
中共党员,1921年2月生于浙江省宁波市。中国现代力学家、教育家和科技事业活动家。
“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1940年,朱兆祥考取浙江大学土木工程系
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
他积极投身于我国科技事业
1955年10月作为中国科学院代表
赴深圳迎接留美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回国
协助钱学森筹建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并筹组中国力学学会
参与我国“两弹一星”研制重要前期基础性工作
1959年起,朱兆祥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任教20年
建立并发展了我国第一个爆炸力学专业

1985年朱兆祥出任宁波大学首任校长
他提出新型开放性综合大学办学理念
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倡导“学校为社会服务,个人为公众服务”的献身精神

图为7月14日,朱兆祥家人受邀参观展览
一百年来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
广大科技工作者
在战火纷飞中寻求自立
在强国大业中奋力自强
在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中开拓创新
树起了一座座不朽丰碑
谱写出一篇篇绚丽华章
铸就了伟大的中国科学家精神
他们
为党、为祖国、为人民
鞠躬尽瘁 不懈奋斗
他们
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
致敬!

图文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王丹文
本文来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刘兴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