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具特色的四大航天发射场

    来源: 中国科学技术馆
    更新时间:
      你知道中国有几个航天发射场吗?
      没错,我国共有四个航天发射场。它们分别是酒泉卫星发射场、太原卫星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场和文昌卫星发射场。
      航天发射场:宇宙探索的“起跑线”
      航天发射场是专门用于发射航天器的“超级基地”,它们不仅是火箭和卫星的发射地,更是航天任务集指挥调度与飞行控制为一体的核心枢纽。在这里,航天器和运载火箭会经历严格的“体检”——从组装、测试到发射前的最后检查,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发射场还配备了先进的测控设备,能够承担航天器在发射升空过程、太空运行过程以及返回地球过程中的测控任务,确保任务万无一失。有些发射场还设有火箭残骸坠落区和航天器回收区,能为每一次任务画上圆满的句号。
      为什么需要建这么多航天发射场?
      你可能会很好奇,为什么中国要建这么多航天发射场呢?其实,这背后有着深刻的科学考量。
      由于地球自转的速度在低纬度地区更快,而在高纬度地区则较慢。这就意味着,在靠近赤道的低纬度地区发射航天器,可以借助地球自转的“顺风车”,节省大量推进剂。
      发射场的地质条件也必须足够“硬核”,不仅要适合工程建设,还要能抵御自然灾害的“偷袭”。地形地貌也得“给力”,既要方便各种设施设备的布局,还要确保火箭发射后的跟踪测量不受干扰。毕竟,谁也不想看到火箭刚升空就“迷路”吧?
      气候条件也是选址的关键因素之一。温差变化小、气候稳定的地方,就像是为航天器发射量身定制的“温室”,既能保证发射顺利进行,又能让跟踪测量设备“看得更清楚”。
      另外,发射活动本身可能会产生一些“副作用”,比如噪声、火箭残骸坠落等。因此,发射场的选址必须避开人口密集的城市、重要的工业设施和繁忙的飞机航线。想象一下,如果火箭发射时不小心“误伤”了邻居,那可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另外,如果这个航天发射场要用于载人航天,可得再多操一份心!需要考虑当地是否便于搜索救援航天员。正是由于在选址时需要综合考量诸多因素,所以我国的每一个航天发射场都具备独属于自己的“本领”与“任务”,各自都有着不容小觑的厉害之处。
      四大航天发射场:各具特色的“超级英雄”

      从太空看到的酒泉发射场
      或许会出乎你的意料,酒泉发射场,实际上并没有建设在酒泉。它始建于1958年,位于内蒙古额济纳旗地区。这里地势开阔,气候干旱少雨,为航天发射提供了有利环境。它是我国组建最早的一个综合性的导弹实验靶场和卫星发射中心,又是目前我国唯一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全球首枚液氧甲烷动力火箭朱雀二号遥二火箭等均从这里成功飞向太空。
      太原发射场正在发射火箭
      太原发射场也没有建在太原,而是在山西忻州市岢岚县。太原发射场始建于1967年,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较高的地理纬度,为固体火箭的发射提供了有力保障。固体火箭具有使用便捷、结构简单以及性能强等优势,在卫星发射和军事用途等领域应用广泛。
      西昌发射场正在发射火箭
      西昌航天发射场也并不在四川省西昌市,而是建在大凉山峡谷腹地中。西昌航天发射场于1970年开始建设,由于它地处中国的腹地,又在大山深处因此利于保密;其次这里的纬度较低,发射效费比高,用同样的燃料可以发射质量更大、轨道更高的卫星。西昌航天发射场在液体火箭发射方面能力卓越,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发射任务。从1984年成功发射我国第一颗静止轨道同步通信卫星,到1990年发射了我国第一颗商用通信“亚洲一号”卫星,2020年发射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暨北斗三号”。西昌发射中心是我国发射次数最多,对外开放最早、发射轨道最高的航天发射场。
      文昌航天发射场正在发射
      文昌航天发射场确实建在海南文昌。它于2009年开始建设,纬度较低,距离赤道仅19度。在海南文昌这样的低纬地区,由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可为火箭增加负载能力,为航天器发射提供助力。文昌航天发射中心拥有先进的技术支持和发射设备,能够满足大型卫星以及载人航天任务的需求,在未来载人探月、火星探测等重大航天任务中,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除了陆上航天发射场外,中国还有一个海上发射平台——东方航天港号。这艘庞大的工程船,静静地停泊在山东海阳的海域上。海上发射火箭有一个很大的优势,那就是灵活性强。它能够根据需要调整位置,选择最适合的发射时间和地点。另外,海上发射还能远离人口密集的地区,减少对居民和环境的影响,安全性更高。不过,海上发射也有不少挑战。比如,海洋环境变化多端,风浪、天气等因素都会影响发射的稳定性。海上发射平台也需要进行特别设计,以确保在复杂的海况下保持平稳。
      中国的航天发射场就像“超级英雄”,各司其职,共同撑起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天空。它们不仅是科技的象征,更是人类探索宇宙梦想的起点。每一次火箭升空,都是中国航天人向星辰大海迈出的坚定一步。未来,这些“超级基地”将继续书写中国航天的辉煌篇章!
      部分信息来源于:科普中国、人民网、中国经营报等
      (本文由中国航天科普大使周炳红进行科学性审核)
    本文来自: 中国科学技术馆

    责任编辑:刘海华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