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磁两暴”指的是与太阳紧密关联的太阳磁场、太阳耀斑、日冕物质抛射三种现象。那么, “一磁两暴”现象是怎么出现的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时间:2025-02-22在浩渺无垠的宇宙中,太阳无疑是最为明亮夺目的一个天体,它宛如生命的初始火种,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光和热。而人类在千百年的发展中,凭借着智慧与勇气,终于踏上太空太阳能发电技术的征途,试图将这份宇宙馈赠更高效地利用起来,为地球家园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时间:2025-03-242024年12月17日晚,神舟十九号乘组航天员长达9小时的太空行走刷新了世界记录,引起广泛关注。太空行走(Walking in space)是载人航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载人航天过程中在轨安装大型设备、进行科学实验、检查和维修航天器及其附属设备的重要手段。要实现太空行走这一目标,需要诸多的特殊技术保障。
时间:2025-03-24小行星,留存着太阳系诞生的余晖,蕴含古老的秘密。今年,负责探测小行星2016HO3的“天问二号”也将开展探测。它将通过观测、采样等方式,揭示太阳系形成等奥秘,为地质、深空探测及航天领域发展提供线索。
时间:2025-02-22航天员们究竟是如何在狭小的空间站里高效地管理繁多的物资,以确保太空任务的顺利进行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揭开这一神秘面纱,看看航天员是如何在太空中玩转物资管理的。
时间:2025-02-22回顾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神舟飞船很多时候选择在凌晨“出征”,而美国、前苏联等国家的载人飞船也同样有不少在凌晨时段发射的,这是为什么呢?
时间:2024-12-23根据不同的观测目标和工作频段的需要,大型射电望远镜的天线具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主要有旋转抛物面天线、抛物柱面天线和球面天线等。
时间:2024-10-29火星探索不仅是科学的追求,更是人类拓展生存空间、深入宇宙探索的重要一步。让我们怀揣着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的勇气,继续踏上征服火星的征程,为人类的未来开启新的篇章。
时间:2024-10-23今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了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全貌的高清图片,这是我国首次在轨获取以地球为背景的空间站组合体全貌图像,也是中国空间站的第一组全构型工作照。
时间:2023-11-29我国于2022年6月5日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将三名航天员送入中国空间站。作为空间站从关键技术验证转入在轨建造阶段后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四号乘组将见证历史,并创造我国载人航天史上的多个“首次”。
时间:2022-06-05地球同步轨道上飞的以通信卫星为主,又大又贵。当这些卫星因为故障或是寿命期到了而失效,咱们总想着救一救再让其工作几年,于是催生了卫星在轨服务的需求。这项服务是通过与燃料耗尽或者故障的卫星交会对接来实现的。过去这项技术一直存在于预研之中,诺格公司现在将其变成了现实。
时间:2022-03-01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 2011-2025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