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70720_534432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学姐来了  >  第198期

城市热岛效应

来源:

由于城市建筑群密集、柏油路和水泥路面比郊区的土壤、植被具有更大的吸热率和更小的比热容,使得城市地区升温较快,并向四周和大气中大量辐射,造成了同一时间城区气温普遍高于周围的郊区气温,高温的城区处于低温的郊区包围之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岛屿,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

19世纪初,英国气候学家路克·霍德华在《伦敦的气候》一书中首次提出了“热岛效应”的气候特征理念。国内外研究一般认为城市热岛属局地小气候现象,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有限,对大尺度气候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因此,气候变化研究主要将城市热岛当作影响气温序列均一性和代表性的非气候因子。

城市热岛效应在北京表现明显。城六区7月平均气温偏高,尤其是东城、西城、丰台、通州,其次是大兴、石景山、海淀、顺义、房山、昌平、朝阳,最凉快的是密云和延庆。

    城市的夏天里,草坪温度32℃、树冠温度30℃的时候,水泥地面的温度就可以达到57℃,柏油马路的温度更高达63℃,城市的建筑、人类活动无时无刻不在排放热量,广场、马路的增加,相应减少了绿地,也加剧了热岛效应。如果你将一栋栋钢筋水泥的建筑想象成暖气,路面想象成地暖,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城市的夏天格外热了。

本文来自: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baoruobing]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19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70720_534432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