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高精尖科技“神器”齐亮相
图文: | 2016-11-27
导语:导语:以“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为主题的国家“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6月1至7日在北京展览馆举行。天宫一号模拟体验仓、北斗导航系统、蛟龙号、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800多件实物、120多件模型、近百项互动项目齐亮相,让观众感受到了科技充满热情的魅力。小编从中挑选出5件高精尖科技“神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中国科技的创新进步。
“神器”一:天宫一号模拟体验舱

“天宫一号”发射及与“神舟八号”对接流程示意图
2016年天宫一号“功成身退”,作为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九号及十号飞船成功完成对接,在中国载人航天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笔。今夏接力“上岗”的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即将开创更多的“第一次”:乘载神舟十一号升空的两名航天员要在这里住30天,同时还会进行天地量子密钥传输试验、激光通信试验等多项中国首创的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项目。与此相应,包括长征七号/五号火箭、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等也将在今年发射。
在此基础上,中国将在2020年前后建成永久性空间站,并在2022年全面运行。有媒体报道称,国际空间站将在2020年退役,届时中国空间站可能将成为唯一一个在轨运行的太空空间站。当年国际空间站项目将中国拒之门外,如今中国却表示:“我们欢迎国际合作”。
“神器”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展示模型
与美国的GPS系统一样,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实现快速与精准的定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人自主研发的,它的工作原理与GPS有所不同,使用北斗定位的人需要通过卫星向地面服务系统发出定位请求,地面服务系统利用双球定位原理解算出用户的位置并发送,这样一来地面站可以获知用户的位置,也就是说,通过它,我们可以掌握所有用户的信息。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由 5颗静止轨道卫星和30颗非静止轨道卫星组成
2012年,已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2018年,将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服务;2020年,将服务全球,定位精度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
“神器”三: 蛟龙号

蛟龙号内部结构与功能示意
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蛟龙号拥有三大尖端技术,即近底自动航行和悬停定位、高速水声通信、充油银锌蓄电池容量:
1、蛟龙号可稳稳“定住”。如同开车一样,驾驶员的脚总放在油门上,难免产生疲劳感。蛟龙号驾驶员是幸运的,它具备自动航行功能,驾驶员设定好方向后,可以放心进行观察和科研。更为令人称奇的是,蛟龙号还能悬停定位。一旦在海底发现目标,蛟龙号不需要像大部分国外深潜器那样坐底作业,而是由驾驶员行驶到相应位置,“定住”位置,与目标保持固定的距离,方便机械手进行操作。在海底洋流等导致蛟龙号摇摆不定,机械手运动带动整个潜水器晃动等内外干扰下,能够做到精确地“悬停”令人称道。在已公开的消息中,尚未有国外深潜器具备类似功能。
2、深海通信靠“声”不靠“电磁”。陆地通信主要靠电磁波,速度可以达到光速。但这一利器到了水中却没了用武之地,电磁波在海水中只能深入几米。“蛟龙号”潜入深海数千米,如何与母船保持联系?
科学家们研发了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高速水声通信技术,采用声纳通信。这一技术需要解决多项难题,比如水声传播速度只有每秒1500米左右,如果是7000米深度的话,喊一句话往来需要近10秒,声音延迟很大;声学传输的带宽也极其有限,传输速率很低;此外,声音在不均匀物体中的传播效果不理想,而海水密度大小不同,温度高低不同,海底回波条件也不同,加上母船和深潜器上的噪音,如何在复杂环境中有效提取信号难上加难。
目前,“蛟龙”号上装载的高速水声通信技术由中国科学院声学所研发,能够适时传输语音、文字和图片,这是国外绝大多数载人深潜器所没有的。
3、充油银锌蓄电池容量:蛟龙号采用的锌银电池组是整个潜水器的动力源,为冲击7000米立了大功。作为蛟龙号主动力电源、辅助动力电源、应急救生电源的深海耐压锌银系列充电电池,具有重量轻、析气量少的特点,容量超过110千瓦时,是目前世界上容量最大的潜水器蓄电池。而日本的潜水器蓄电池最大容量为86千瓦时,美国、法国的仅为40千瓦时至50千瓦时。
“神器”四: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

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
早在2014年6月,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就正式面向公众开放申请,不仅仅是大企业,只要有需要进行超算的中小企业、大学生、市民等,都可以申请。试用阶段用户可免费获得不超过1P到10P之间(最大不超过10万核*小时)的试用时间。相关负责人鼓励普通市民和创业大学生申请使用,只收取电费,收费标准是0.1元/核小时,这就相当于24小时租用一台个人电脑的总费用才10元。
“神器”五:未来智能驾驶舱
据了解,大型民机未来智能驾驶舱采用触摸和语音控制作为主要控制方案,集成增强型态势感知技术,可实现驾驶舱的智能控制;集成地空移动宽带通信等技术手段,可实现驾驶舱的空地、空空信息互联;采用超宽超大触摸显示屏,具有布局简洁等特点。

“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未来智能驾驶舱展示中
“十二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已经结束了,这次展览是一个总结,也是一个起点,这次没有机会到现场看展的读者们可以期待更加先进的“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啦!
(部分图片和资料来自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