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剧一开始,导演就给观众下了一剂猛药:在一位看似两袖清风的处级干部的豪宅中竟然窝藏着高达2.3亿多元的受贿赃款,一沓沓人民币充斥着冰箱、墙壁、床垫等各个角落……场面极其震撼。

为了查清赃款数额,除了几名银行工作人员进行人工点钞外,调查人员还调用了银行的多台点验钞机,不间断工作了几天几夜才把受贿所得的款项清点完毕,甚至还烧坏了几台,数额之巨大令人咋舌。不过,唏嘘之外,那段出神入化的花式点钞法可谓是让人大开眼界。




其实,剧中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演绎并非艺术渲染的夸张效果,对银行工作人员来说,这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到目前为止,人工点钞的最快记录依然保持在时速39036张(约为1秒10.8张),是由一名银行的工作人员多年前创下的,速度已经超过了点钞机,不过,这位点钞记录保持者也说道:“其实这些花式点钞的招数虽然好看但不实用,银行柜台上点数钞票都有识别假币和残币的要求,用得最多的就是单指单张和多指多张。”从他的话中,我们不难看出,花式点钞虽然炫酷,但毕竟人力有限,我们不能忽视点验钞机发挥的作用。那么,点验钞机是如何工作的?哪些鉴别技术可以帮我们检验真伪?它们真的能数钱数到烧坏吗?
从专业角度来说,点验钞机是人民币鉴别仪的一种,人民币鉴别仪分为点验钞机和验钞仪两种,分别按照动态鉴别方式和静态鉴别方式来进行纸币鉴别。
我们大多数人所熟知的是点验钞机,它是一种能连续进行多张纸币鉴别的机具,主要功能就是完成对纸币的快速清点,并在清点过程中识别真假币。不同的点验钞机具有不同的鉴别技术,技术的数量和种类,直接决定了点验钞机的鉴别能力的强弱。

目前,点验钞机常采用如下几种鉴别技术:
1.图像分析鉴别技术。这种技术的原理是在快速清点纸币时,对纸币进行图像采集,并将采集到的防伪特征点的有效数据与真币数据相比较,从而进行鉴别。包括白光图像分析鉴别技术、红外图像分析鉴别技术、多光谱图像分析鉴别技术等,它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在采集图像时对纸币照射的光源不同,因此采集到的图像效果也不同。
2.光学特征分析鉴别技术。这种技术主要是根据纸币防伪特征点的不同位置,在点验钞机内部相应的部位安装红外、紫外、荧光等光学器件,真币和假币在这些器件的发光照射下将会产生不同的投射、反射信号,对其进行处理和比较并根据数据的差异来鉴别。由于人民币印刷的特殊性,红外光学特征分析对假币的鉴别显得尤为有效,因此点验钞机通常会安装多个红外光学特征分析传感器。
3.安全线特征磁性分析鉴别技术。人民币安全线的位置如下图所示(以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的壹佰元为例):

这种技术是通过对纸币安全线的磁性脉冲编码进行采集分析并鉴别假币,是一种定量分析鉴别技术,以应对钻鉴别漏洞所制造的高仿真假币。
4.磁特征定性鉴别技术。与前者不同,这是一种磁性定性分析技术,主要是利用磁特征传感器采集到纸币不同部位的磁性分布,并对其进行分析和比较。
5.冠字号码识别技术。指通过对点验钞机的纸币冠字号码一一识别并上传到计算机,这种方法也属于图像识别技术,但与一般的图像识别相比,难度较大。

►点钱压力大,点验钞机竟会“过劳死”?
不管是剧情,还是现实生活,都发生过点验钞机烧坏的情况,这难道真的是因为钱数过多而导致点验钞机“疲劳致死”吗?其实,点验钞机也是有国家标准的,2010年9月26日,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我国新修订的GB16999-2010《人民币鉴别仪通用技术条件》,并于2011年5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明确规定:点验钞机应具有“连续工作时间不少于4个小时”或“连续点验纸币不少于20万张”的能力。按此标准,一台点验钞机就能连续点验2000万元百元现金,16台机具即可连续点验3.2亿元。因此,那些由于点钱过多而“累趴”的点验钞机,也许不是机器疲劳发热所致,而是机器的质量不合格。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国家标准已经发布并实施,但市面上使用的点验钞机仍然鱼龙混杂,机器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