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影
2015-06-19 11:17:15
15年前,它是庄严的美国总统座驾,是权贵们奔向酒会的华丽晚装;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它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成为第一批富起来的企业接待贵宾的顶级座驾。今天,它成了一个80后大男孩展示自己对美式汽车和中国文化理解的大玩具。
如果说15年前的凯迪拉克- 弗利特伍德是一位身材伟岸并且无比帅气的美国政要的话,今天我看到的这辆改装伍德更像是他归隐后在西部的农场中度假的样子。笔挺的西装早已换为雪白的紧身衬衣和带有大流苏的牛仔裤。
初次见到它的时候,觉得它那宽大的白色车身停在充斥着德国车和日本车的北京街头显得那么的突兀,扁平的车身看起来很铺张,波音飞机一般的镀铬车身下半部,半藏在车身中的后轮,显得慵懒而又奢华。似乎是在给车轮之上的贵宾让位,不像某些奔跑机器,要让轮上的贵宾在上下车时移动身体,给突出车身之外巨大的车轮让路。
细长的红色尾灯显得庄重,神秘。只用一种颜色来通过不同亮度,不同区域的闪烁来分别实现示宽灯、刹车灯、转向灯的功能。这种设计在美国车中很常见,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美国汽车设计所遵循的原则。外观至上,车主和所有看到这辆车的人对这辆车的感受至上。
相比于欧洲车和日本车性能至上,实用至上的理念使美国车多了几分感性,让设计师和车迷们对汽车最原始的欲望在美国风格的汽车设计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宣泄与满足。珍珠白色的车身被从车头向后燃烧的银色火焰点缀着,与黑色的皮质车顶交相辉映。这样的颜色搭配可谓和谐精妙,银色火焰在制造动感与热烈气氛的同时又不至于过分激进和招摇,显得很优雅。巨大的达芬奇265/45 R22 镀铬轮毂将人们一下从15 年前带回了DUB风格盛行的2010年。
进入车内,鲜红的内饰全部采用头层青皮精心包裹,从细节上看完全可以和原厂作品媲美。仪表附近和车门拉手附近的面板采用象牙白色配合水钻,展现出十足的糖果感,与原车行政及大型轿车的定位形成鲜明的反差。
脚下冰丝材质的地毯比内饰的红色还要鲜艳几个等级,长长的绒毛使人坐在车内能够体会到一种温暖的包覆感。我想如果在漫天飘雪的冬日,开着它和心爱的姑娘一起半躺在左右互通的大沙发一般的真皮座椅里,将双腿伸进深深的仪表台下方,享受着柔软的长毛地毯的呵护,一定是件很惬意的事情。
鲜红的车门上一片雪白的羽毛,轻柔而温馨,与车外的银色火焰形成鲜明的反差,而车顶巨大的彩绘白色玫瑰花在施华洛世奇水晶的点缀下将车内气氛推向高潮,使人置身于一个温馨与神秘共存的红色空间中,感觉妙不可言。
坐在柔软无比的驾驶座椅上,轻轻踩下刹车,将经典的怀挡挂入D 挡,入挡顺滑而有力度,位于转向柱上方的挡位显示十分清晰,完全打消了我之前对怀挡是否能快速准确入位的疑虑。松开刹车,轻轻踩下油门踏板,伴随着典型老式美国车的隆隆声,弗利特伍德起步了。
悬架柔软得难以置信,即使是老工业区地面上纵横交错的裂缝,它也只是通过几下轻柔的前后忽悠向你报告。在今天这个被德系车紧凑操控感所统治的汽车时代,这样的行驶感觉真的太难得了,似乎地面的一切都与你没有什么太大关系,车内的你只要踏踏实实坐在大沙发上享受车内的一切就好。方向盘非常之轻,即使换上了宽大的265 轮胎,打起方向来依然很轻便。
在我轻柔的驾驶下,宽大的车身穿梭于老工业区的各条支路上,时不时配合着地面的各种沟壑晃动几下。车内的一切与外面的景象形成了如此之大的反差,但在车外看起来却又如此和谐。这感觉真的太令人着迷了,不禁唤起我多年来想收藏一辆弗利特伍德的欲望。
从小刚刚了解汽车的时候听到的第一个名字就是凯迪拉克,那时候常常在路上可以看到这款车,梦想着有一天可以拥有,这个梦一做就是27 年,终于有一天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凯迪拉克,但来的有点晚,在路面上已经很少再见到它了,为了可以让自己心爱的车重放出它应有的光芒,我决定通过我的精心改装让它再次焕发出傲人的光彩。于是,我便开始了精心而漫长的改装之旅。
外观方面,因为它属于纯种的美国范的车所以就采用了纯美国风格的火焰彩绘,用白色和银色的搭配突出它狂野但又不是那么的高调,内饰方面因为款式比较老,继续采用深色不会有太大的视觉冲击感,因此我大胆地采用红色。
座椅用的全是上等的青皮加工,地毯采用冰丝材质,仪表盘和车顶采用施华洛世奇水晶手工粘贴,并用DAD 汽车内饰品牌的产品进行点缀。车轮方面采用了达芬奇品牌的265/45R 22 大型镀铬轮毂。我非常希望能够通过这辆车结交更多和我一样喜欢车,喜欢凯迪拉克的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