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领各异的呼吸法
2017-11-02 16:57:00有个成语叫作“鱼水情深”,用以形容关系之亲密。水似乎成了鱼类的专属领地,而人类如果想潜入水下,非要深吸一口气,才能坚持得久一些。若是长时间潜水,就必须依靠氧气瓶及相关潜水设备了。
在这一点上,动物可比人类强多了。事实上,在水下生活的动物种类繁多,能长久在水下憋气的动物更是本领高强。
带着气泡去游泳
人类可以背着氧气瓶潜水,某些水生昆虫身上的拒水毛也可以用来储存气泡,也就是说,它们能带着气泡在水中呼吸。这个气泡与它们身体上用于呼吸的气门相连接,如此一来,它们就能在水下呼吸了。比如,仰泳蝽的翅和腹部两侧的纵沟内都储存有空气,划蝽则把空气储存在翅盖下。
你一定奇怪,为什么小小的气泡能让这些昆虫在水下憋气那么长时间?原来,一旦这些气泡中的氧气有所减少,那么周围水中的氧气,或者水生植物排出来的氧气就会补充进来,增加气泡里的含氧量,也就是说,这些气泡是可以被重复利用的。当然,如果实在需要补充大量氧气,这些昆虫也会浮出水面,比如当牙蝉浮到水面上时,它就会利用触角将空气充入气泡。
山溪隐居者
丛林峡谷间,山溪潺潺流过。在溪流轻抚的乱石下,隐藏着一种身体柔软扁平,皮肤黏糊糊的动物。因其叫声类似婴儿啼哭,所以人们叫它“娃娃鱼”,其学名是大鲵。中国大鲵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两栖动物,它们平时生活在清澈的山溪水底。尽管大鲵有肺,但是呼吸能力很差。因此,在水底静静待着的时候,它们会用皮肤来呼吸。如果水比较清凉,溶解在水里的氧气会比较多,那大鲵就待在水下靠皮肤来呼吸。相反,如果水温比较高,水里的氧气少了,它就不得不浮出水面来换气了。别看大鲵动作比较迟钝,其实它们是凶猛的食肉动物,一旦进入它们的攻击范围,小鱼小虾可就难逃被俘获的命运了。
深潜的秘诀
很多海洋哺乳动物为了潜水捕食,也进化出了一系列的本领。比如海豹,它们在入水捕食前会做一些准备活动,然后依靠强有力的俯冲快速入水,接着靠自然的滑翔使身体下沉,而滑翔能使海豹的氧气消耗量减少 10% ~ 50%。大部分深潜的海洋哺乳动物,其实肺容量都比较小。它们之所以能进行深潜,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不一样的肺,独特的储氧部位。
很多能进行深潜的海洋动物都有着神奇的肺,即使它们的肺被压扁、变形,也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并且可以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而且,这些动物会把氧气储存到肌肉和血液里。这样当它们在海里游玩时,就会在肺、肌肉、血液等地方自由使用氧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