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滋滋的果酱,别买“果味”的
2021-04-10 16:53:00果酱,很多人家里都有。
可以拿来抹面包、馒头,还能搭配酸奶、冰淇淋等食物;原本滋味寡淡的食物,加上一点果酱,味道瞬间变得丰富起来,大人小孩都更爱吃。
你以为果酱是水果精华?真未必。
水果做成酱,营养都“跑”了
果酱是怎么做的,你知道吗?
水果加上糖,再经过打浆、煮制浓缩、加热灭菌等种种工艺“折腾”后,成了果酱。
虽说果酱以水果为原料,可是,果酱只算得上水果的“远亲”。
因为高温、氧气等作用,会破坏水果中本就娇气的维生素C、多酚等宝贵的抗氧化物质。
例如,每100克新鲜草莓中的维生素C含量是47毫克,而每100克草莓酱的维生素C含量只剩下区区1 毫克。所以,果酱远不如水果中的营养素保留全面。
一层果酱,一整天别想再吃糖
果酱还有个更显而易见的弊端:糖太多。
爱吃果酱的人,你们购买时有看标签吗?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果酱里的糖居然这么多。
可以说,果酱的主角儿就是糖,其次才是冠名的水果。
以某款草莓果酱的配料表为例,配料表依次写着:白砂糖、草莓、果葡糖浆、水、食品添加剂(柠檬酸、果胶、柠檬酸钠)。
再看一下该款果酱的营养成分表,上面明确写着每100克果酱的含糖量是63.5克,而100克草莓原本含糖量大概只有6克而已,果酱中的含糖量翻了将近10倍。
举个例子,在一片吐司面包上满满涂一层果酱,就有将近30克糖了。
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最新建议,成年人和儿童每天吃精制糖不要超过50克,若是不超过25克,则会有更多健康益处。
如果吃两片果酱面包,那么,一天可就不能再吃糖了。
小贴士:想买好果酱,要这么挑
只要控制好量,果酱还是可以吃的。只不过,在选购方面,要下点功夫。
●看商品名 果酱比果味酱好。
后者又叫果味果酱,可以不加或加很少的水果,主要由糖、香精、色素、增稠剂、酸度调节剂等食品添加剂,与真正的果酱差别甚大。两者很容易区分。一般商品名称都会用大大的字体明确表示,购买时注意看看包装。
●看配料表 尽量选水果排在配料表第一位的果酱,说明水果含量比较高。有些果酱还会标明含糖量,要选含糖量低的。
●看色泽 如果是透明的果酱瓶,那么选择色泽均匀一致、无杂质的果酱为好。
●尝味道 碰到可以试吃的果酱就更好了,选择酸甜适口,具有该水果种类应有的芳香,口味纯正,无异味的为好。
●胀盖果酱不要吃 这样的果酱可能已经变质,不能买。买回家的果酱若发现胀盖,也不要再吃。
可以自己动手,做低糖版的果酱
水果中加糖,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抑菌,让保存时间更长,有的可长达1年半以上。
酸甜适宜的果浆正是微生物喜爱的美食,仅仅是加热处理并不能很好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而一旦加入白砂糖,将糖分提高到一个很高的水平(50%以上),这样的甜蜜环境会让微生物觉得窒息,难以生长繁殖,从而起到了抑菌的作用。
但是,吃含糖太多的食物,却对健康没好处。
国际和国内大量的研究与调查表明,精制糖摄入太多与超重肥胖、糖尿病、提前衰老、痛风、不育,甚至胰腺癌、食管癌等都可能有关。
从某种程度上说,吃太多的精制糖对人体的危害比脂肪更可怕。能少吃就少吃吧。
外面买的果酱含糖量太高,可以试试自己做低糖版的。方法很简单,水果切小块+糖,小火熬煮至黏稠即可。
本文来自《食尚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