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入口一道餐的炒田螺,竟然可治小便不通
2021-08-17 15:04:00节假日,跟几个朋友相聚下馆子吃大餐,席间点了一道菜肴——唆田螺。虽然放了葱蒜姜椒等佐料调味,但我仍吃到了田螺特有的鲜味,甚至隐约有一股子土腥味。一位朋友吃过后由衷地感叹:我们小时候,吃自己摸的田螺,那个鲜啊……他砸砸嘴,一下子勾起了我儿时在小河边摸田螺的记忆。
在我老家峒河,河边的小鱼儿极“精明”,身子又滑溜,很难捉到。但田螺却很“傻”,常常静静栖息在河岸边的淤泥里,贴在水下平滑的岩石或泥土上一动不动,只要伸手触摸到它就跑不掉,或者用长柄抄网也能捞到离你更远的田螺。所以摸田螺时不必冒险进入深水区。
春末夏初,母田螺由准备受孕,繁殖下一代。这时的田螺长得又肥大大,肉质肥厚,鲜嫩味美,营养丰富,是品尝唆田螺的大好时光。
家乡的田螺是天然野生的,爱吃田螺的人们,自小就学会一门手艺——摸田螺。傍晚,田螺们纷纷爬上岸边觅食,东一簇西一堆,只要随便撸几把就是满满的一碗。幸运的时候,还能顺带摸到螃蟹、青蛙和小鱼,那自然是意外之喜。
食用田螺之前需搓洗外壳青苔泥垢,放菜油静养数天吐尽泥沙秽物后,方可炒食享用
摸到田螺后将装桶拎到河水里反复搓洗外壳上的青苔、泥垢,清净后再把田螺按大小分开泡养,每个桶里滴入一二勺菜油或麻油,加入一点明矾养三五天,将让田螺将肚内的泥沙秽物吐尽排净,并除去泥土腥味。
田螺本是寒性食物,烹饪的时候最好加上生姜、辣椒等佐料,老人说这不仅能去腥还能祛寒,还可以放一些糖和醋,让口味更丰满。田螺的烹制方法在民间有很多,最常见的是酱爆,加葱头和香叶、八角一起炒,鲜味浓郁,下饭下酒可口开胃。此外,上汤田螺、咸汁卤煮也是一道不错的美食。
爆炒田螺,将田螺泡过盐水后,用铁钳剪去壳尾,在清水盆滴入几滴食用油浸一下,让其将将泥沙吐干净,只留上壳,洗净沥干水;炒锅中下油两大勺,爆香干红辣椒、郫县豆瓣、花椒、生姜等佐料煸炒出香味,然后倒入田螺猛火翻炒,加入黄酒一大勺去腥味,继续快炒片刻;闻到香味后加入少许水入锅焖煮约几分钟,然后撤入紫苏、葱段、蒜蓉、香菜、八角、香叶、鸡精、盐等其它调味料烧至入味,出锅前淋香油再翻匀即可。这样一盘色泽清亮,香气扑鼻的爆炒田螺,着实勾人胃口。
爆炒田螺
犹记得儿时,老家好酒之徒最爱食螺。老酒一壶,鲜螺一碟,一颗田螺,抿一口老酒,蘸汤田螺吮一吮。老酒鬼闻到了螺肉香味,不知今夕何夕,沉沉而醉。
田螺有“盘中明珠”之美誉,不仅美味,还独有意味。江浙人将田螺比喻为“罐头笃肉”,极是形象,田螺壳好比迷你罐头,田螺肉就是罐头里煲着的肉呢。唆田螺是挺有情趣的一种吃法,吃相滑稽,声音热闹,满桌一片“吱吱”声,恰似鸡雏争食,雀群喧闹。并且,田螺的鲜美非常独特,比之鱼肉鸡鸭,胜上一筹,跟海鲜比也毫不逊色。
其实,吃田螺是一个享受的过程,嗍着嚼着,暮色一点点浓起来,晚风一点点拂过来,田螺壳一点点堆起来,快乐感也就在指尖、嘴角边一点点弥漫开来。夏日傍晚,相约好友趣品“一味田螺千般趣,美味佳酿均不及”之妙。
田螺在南方不止是席上佳肴,在中医药也是一味常见的良药。田螺在清代医书《医林纂要》称为黄螺,又叫螺丝、香螺、田中螺,现为田螺科中国圆田螺Cipangopaludina chinensis。其田螺壳、田螺厣及螺肉均可入药。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