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经期流鼻血的奇怪病证原来应该这么治
2021-02-20 19:12:00亲们好,我是王姑娘。
一个多月前,因为一些事情我回到了离开很久的家乡。几天后,有一位故人约王姑娘在家乡的中医馆相见。王姑娘到了约定地点,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血腥味。
是一位从云南瑞丽来的病人,双侧鼻孔正在大量流血,堵住了鼻孔,嘴里又开始吐血了。在场的四位中医,一致认为是奇症,觉得风险太大,不敢轻易诊治,准备把病人推到西医那边去。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01 观其脉证
患者女性,36岁。王姑娘仔细望闻问切后,得到有效信息如下:
①左侧头、面、目红肿热痛。面赤如醉。
②月经闭经8年,每逢月经期(原来的月经期)流鼻血。因为被中医误诊、误治,导致近两个周期病情加重,流血量大。
③舌红如柿,无舌苔。
④脉细数,左尺脉无神。
⑤性交痛,厌恶性生活。
这8年来,患者四处求医,去过很多有名的大医院。“闭经8年,每逢月经期流鼻血”,这个是什么问题?西医一直没有诊断出来,查不出任何原因。
而“左侧头、面、目红肿热痛”这个问题,早在8年前,西医就已经明确诊断为“三叉神经痛”,但是一直没有治愈。
患者因为有病在身,结婚9年了,一直怀不上孩子。由此,痛苦与矛盾在家庭中就没有断过,基本上走到了绝望的边缘,曾想过一死了之。
02 知犯何逆
这么奇怪的病证,到底是个什么病呢?
王姑娘认为,天下奇症虽奇,亦必有再平常不过的原因。孙悟空有72般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不管它变出什么模样,终究不过是一只猴子变的。依中医常理不变,可以应万变。
医经中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结合上述①-⑤条证候,四诊合参,王姑娘诊断为:肾阴虚所致的虚火上冲,并倒经逆行。
常见的月经不调,凡女人都知道,“倒经逆行”是一种特殊的奇症,这种月经病症,不仅阅历丰富的妇女有所不知,专业中医也多有不识得此证者,当做它病误治。
什么叫“倒经逆行”?
清代名医,陈修园《女科要旨》中说:“妇人当月事之期,其血不下,只见吐血、衄血、或眼耳出血者,是谓倒经逆行。”
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听王姑娘给你解释:
女子正值月经期,下面月经不来,而相反的方向,在上部口、鼻、眼、耳窍道中出现吐血,流鼻血,眼耳出血者。这种病证,就是“倒经逆行”。
病因为气火上逆,经血不从冲脉下行,反而上溢所致。具体又可分为三种证型:
①肝气上逆。
②阳明胃不主降,反而气上逆。
③肾阴亏虚,虚火上冲。
另外,患者的第二个病症,西医明确诊断的“三叉神经痛”,在现代医学里,是临床上最常见的颅脑神经疾病,主要是以一侧面部的三叉神经区疼痛为主。
临床表现包含有:额头疼,脸疼,上牙疼、下牙疼,腮帮子疼。这种疼痛像被电击、火烧一样。
在中医里没有“三叉神经”的说法,同类症状,按中医辨证,此病可以由肾阴亏虚,虚火上炎引起,患者就是这个原因。
03 随证治之
患者身上的这两个病,一个西医诊断出来,治不好;一个西医诊断不出来,没法治。
根据中医之理,病有同病异症,也有异病同症。王姑娘认为,患者身上的两个病,实际上是一个病,一个病身上出现了“同病异症”。病因就是肾阴亏虚,虚火上炎。
医圣张仲景说过:“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辨证已经清楚了,接着就是如何来论治了。
治疗肾阴虚型的虚火上炎,“引火归元”是正治之法。即将上越之火引导回到命门之中,方法是在滋阴药中加入少量附子、肉桂、巴戟天之类温阳之品,以同气相求的补火之药,引浮游在外的虚火回老家。
但是,眼下有一个燃眉之急,非要先解不可。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这是医家治病的章法。
1、急则治其标

当务之急,是要立刻止血。救人如救火,刻不容缓。那么,王姑娘会怎么来止血呢?
急口述一方:沉香3g,速研为末,温水冲服。
这时,几位前辈阻止王姑娘说,不能碰这个烫手的山芋,万一出了什么意外?会受到牵连的。
王姑娘知道他们都是为了我好,好意我心领了。不过,王姑娘学医8年,老师从未教过“见死不救”这一门课,医书上从未见过“见死不救”这一页。见死不救的道理,王姑娘没有学过,恕难从命。
结果,吉人自有天相。患者服下10分钟不到,血止。并可自由上卫生间,清洗口鼻面部的血迹。
众人不解其意,纷纷好奇发问,这个小方法居然也能止血?很多双眼睛在此刻都变得明亮有神采,看着王姑娘,迫切想知道答案。
王姑娘回答:“这个小方法,并不能止血,但是,它能治出血的原因。”
见病医病,医家大忌。若不明原因何在,见到出血就止血,这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有什么区别吗?
中医讲“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这是说气是血的统帅,气往上,血就跟着往上;气向下,血就跟着向下。血始终追随着气在走。
肾中的虚火,又名阳气、元气,这个上冲的虚火它是元阳一气。因为血随气行,所以血跟着虚火往上冲,正是如此,值月经期下面不来月经,而上面在流鼻血。
火性炎上,而沉香之性是向下沉降,一气沉丹田,可以纳气归元。急冲服沉香粉末,就是最简易且速效的引火归元之法。
患者的病因是虚火上冲,这个病因就是流鼻血的原因。用沉香引火归元,恰好是针对这个病因的。上冲的虚火下降归位,血也就跟着下降归经,因此,药不止血,而血自止。
2、缓则治其本
燃眉之急已解,接下来就是治病必求于本,一鼓作气斩草除根,彻底铲除病患。
你知道中医是如何治病的吗?《素问·至真要大论》中说:“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正者正治,反者反治”。
以寒攻热,用寒凉药清火是正治法,这个方法只能用于实火,不可以用于治虚火。虚火(阳气)是人的命根子,清除虚火等于要人的性命。患者正是因为被别的医生误治,用了寒凉的药清热凉血,导致病情迅速加重的。
王姑娘立反治法,以火引火,“引火归元”。用的是陈士铎《辨证录》中的“引火汤”:熟地黄(三两),巴戟天(一两),茯苓(五钱),川麦冬(一两),北五味子(一钱)。
这个配方的思路,有必要和亲们解说一下:
①方中重用熟地黄(三两)为君药,大补肾水。
②川麦冬、五味子滋水上之源肺,使肺金与肾水相生,肾水旺则可以制火。
③茯苓治太阴脾之湿,使中焦之路畅通,使虚火回归无阻。
④巴戟天为火,以火引火,引浮游在外的虚火回归到肾水中。
王姑娘用引火汤原方,加沉香3g(后下),一共三服药。按一钱为3g,一两为30g,换算剂量如下:
熟地黄90g,巴戟天30g,云苓15g,川麦冬30g,北五味子3g,+沉香3g。
为什么要加入沉香3g?
沉香之性向下沉降,一气沉丹田,可以纳气归元。独此一味已有了引火归元的功效,可以使引火汤的引火之力加强、加速。但是,“少火生气,壮火食气”,少用3g则妙。
其次,沉香是芳香药物,芳香醒脾,芳香化湿,芳香行气......在直沉下焦的路途中,可以顺道清扫中焦的障碍,使虚火回归无阻。还可以对抗熟地黄的滋腻之性,防止大剂量熟地黄出现“腻膈碍胃”的弊端。
患者服用一服药后,左侧头、面、目红肿热痛有所缓解;第三服药未喝完,病症已经消失,如没病一般。
患者很是高兴,比影视剧里的王宝强笑的还开心,前来请求二诊。
王姑娘考虑到,汤剂适用于急治,丸剂适用于缓调。于是,改汤剂为丸剂,即将引火汤改为“引火丸”,用于善后。具体用量如下:
熟地黄360g,巴戟天120g,云苓60g,川麦冬120g,北五味子12g,+沉香12g。
嘱咐患者,依照此方制作小蜜丸,一日三次,一次服用两矿泉水瓶盖的量,温水冲服。患者在医馆做了这个药丸后,小两口笑眯眯的走上了回家的路......
04 疾病愈后
一个月后,王姑娘收到了一封信,打开一看,原来是这位病人从远方邮寄来的。
信上说她的病已经好了,断了8年的月经也正常的来了,有了怀孕的希望。但是,月经量偏少,带病已经很多年,身子骨还是很弱的,想再次来找王姑娘给滋补一下身体,以好准备怀孕呐。
想到这些年来,患者求医看病花了太多钱,生活过得十分困难。王姑娘不愿让远方的病人再舟车劳顿,就按照寄件人的电话号码打了过去,了解过病人情况后,告诉了一个中成药:“人参养荣丸”。
这是一个很全面的,用于补虚的方药。《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先天体弱多病,吃的就是这个药。
05 归纳总结
引火汤一方,适用于肾阴虚,虚火上炎所致的一切症。其证候例如:
①目赤如鸠。
②面赤如醉。
③心悸暴喘。
④耳鸣如潮。
⑤口舌生疮。
⑥咽痛如灼。
⑦头晕头痛。
凡出现此等证候,再辨证为肾阴虚者,直接用引火汤。
或,出现此等证候,再看看舌象,若舌红如柿,舌苔稀少或无,平常又多熬夜,或纵欲过度者,考虑用引火汤。
凡用引火汤,你都可以像王姑娘一样,加入沉香3g。
文/王玉燕
本文来自《中国中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