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起,看体质,下厨房
2021-12-22 21:17:00进补之前,先明体质,否则就可能南辕北辙,越补越错。
中华中医药学会颁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将中国人的体质分为9种,分别是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湿热质、痰湿质、血瘀质、特禀质、气郁质。
彭康强调,体质只是一个基础判断,只能作为生活饮食作息的大概指导,而不能作为辨识疾病的根据或者治病的指征。
在彭康教授的讲解下,一起来对照对照,你是什么体质?该如何调理进补?
平和质
禀赋良好,调养得当,神、色、形、态皆好
【体质分析】
外在表现:体态适中,面色唇色红润,目光有神,头发稠密有光泽。精力充沛,耐受寒热,吃得好睡得香。
性格特征:随和开朗。
【调理原则】中庸之道
食疗法:只需顺应四季进补,春升补、夏清补、秋平补、冬温补。
提醒:一切只需维持正常。
气虚质
元气不足,气息低弱
【体质分析】
外在表现:形体消瘦或虚胖,肌肉松软、脸色萎黄或淡白。体力差,一活动就虚汗大出、气喘吁吁、疲乏无力。站起时容易晕眩。消化无力,只吃一点便腹胀。喜欢安静、懒得说话,说话时声细如蚊、底气不足。
性格特征:内向,反应迟钝、冷淡,不爱冒险。
【调理原则】补气为主
食疗法:可用黄芪泡茶,每天早上嚼一把枸杞子,每天吃七颗红枣等。北芪、党参、西洋参、茯苓、山药、豆类、栗子、香菇等,都是益气的食物,可多吃。少吃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生萝卜等。
提醒:补气就要多睡觉。注意保暖,尤其在运动出汗后不要马上脱衣吹风。
●药膳推荐:山药粥
山药30克、粳米180克一起入锅,加适量清水煮粥。
阳虚质
阳气不足,虚寒,不能抵抗外界寒冷
【体质分析】
外在表现:体型白胖,肌肉松软不实。怕冷,手脚发凉。喜欢热乎乎的食物,一吃凉的胃就不舒服。小便清长、大便稀溏,甚至在凌晨出现腹泻。精力较弱,睡眠较多。
性格特征:性格多沉静、内向。
【调理原则】温阳补气
食疗法:多吃甘温益气之物,如附子、干姜、肉桂、狗肉、羊肉,还可以喝点酒。少食生冷寒凉的食物,如黄瓜、柿子、雪梨、莲藕等,少饮绿茶。
提醒:多晒太阳(百会穴)。秋冬注意保暖,尤其腹、颈肩背、腰膝部等部位。
●药膳推荐:韭菜炒胡桃仁
补肾助阳、温暖腰膝。
胡桃仁50克开水浸泡去皮,沥干备用。韭菜200克洗净切段。麻油入锅,烧至七成热时放入胡桃仁,炸至焦黄,再加入韭菜、盐,翻炒熟。
阴虚质
体内津液、精血亏少,出现“阴虚火旺”
【体质分析】
外在表现:看似健康,眼睛有神、声音洪亮、能吃能喝,却体型消瘦,面颊和唇色偏红,皮肤和头发干燥无光泽。
手脚心发热冒汗、口干舌燥。小便黄、大便硬,常便秘。
性格特征:外向好动、聪明伶俐,做事有雄心,但较急躁、敏感、多疑、易激动,以致难坚持完成一件事。
【调理原则】滋润为主
食疗法:多吃甘凉滋润之物,如木耳、银耳、雪梨、北芪、百合、淮山等,而火锅、烧烤煎炸食物、羊肉、狗肉、虾、韭菜、辣椒、姜、葱、蒜、瓜子等性温燥烈之物只会让阴虚者“火上加火”。
提醒:不熬夜,睡好觉,保持一定午休时间,避免熬夜和在高温酷暑下工作。房事伤精耗液不宜多。不适合洗桑拿、泡温泉。
●药膳推荐:莲子百合煲瘦肉
清心润肺、益气安神。适合阴虚体质见干咳、失眠、心烦、心悸等患者。
去芯莲子20克,百合20克,适量猪瘦肉,加水同煲。肉熟烂后加盐调味。
湿热质
湿重、热盛,久而化火,煎灼津液
【体质分析】
外在表现:总是“油光满面”,尤其“T部”、额头“油灾”泛滥,容易长痘痘、皮肤发痒。头发油腻易脱发。常感到口苦、口臭或嘴里有异味。大便黏糊不清爽,小便时尿道有发热感、尿色浓。
性格特征:外向活泼,易心烦气躁。
【调理原则】清热化湿
食疗法:多吃清热化湿之物,如杏仁、莲子、竹叶、生薏仁、茯苓、瓜类、马齿苋、莲藕等;不宜吃辛辣燥烈、大热大补的食物,如火锅、烧烤煎炸食物、羊肉、狗肉、虾、韭菜、辣椒、姜、葱、蒜、瓜子等。
提醒:嗜烟好酒可积热生湿,须力戒烟酒。
●药膳推荐:泥鳅炖豆腐
清热利湿。
泥鳅500克,去鳃及内脏,洗净;豆腐切块;泥鳅入锅,加盐、适量清水,炖至五成熟时,加入豆腐,再炖至泥鳅熟烂。
痰湿质
水液内停,体内堆积湿、瘀、痰
【体质分析】
外在表现:虚胖、腹部肥满松软,大腹便便。易脱发,头皮油腻瘙痒。眼睛浮肿,面部黏腻多汗。舌苔厚腻、口中黏腻、痰较多,总觉得咽喉部有痰堵着。爱吃甜食、肉食,不爱运动,嗜睡但仍易感困倦。
性格特征:温和、稳重、善忍耐。
【调理原则】化痰祛湿
食疗法:如白术、黄芪、荷叶、橘红、生蒲黄、生大黄、鸡内金等皆有助于化痰去湿。同时,应清淡饮食,少食甜、黏、肥腻的食物,如巧克力、蛋糕、月饼、肥肉、海参、老火汤等。
提醒:不要过于安逸,贪恋床榻。外出时衣着应透气散湿,还可经常晒太阳或进行日光浴。
●药膳推荐:山药冬瓜汤
健脾、益气、利湿。
山药50克,冬瓜150克,至锅中慢火煲30分钟。
血瘀质
血液运行不畅
【体质分析】
外在表现:面色和唇色偏晦暗,易有黑眼圈和褐斑。碰一下很容易瘀青、流血。眼睛经常有红血丝,刷牙时牙龈易出血。总觉得下肢沉重、浑身疼痛,有时还感到胸闷、头昏眼花。
性格特征:易烦、健忘。
【调理原则】活血化瘀
食疗法:当归、红花、益母草、山楂、红糖等都可活血化瘀。非饮酒禁忌者还可喝点黄酒、葡萄酒、白酒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少吃肥肉等滋腻食物。
提醒:不可过于安逸,以免气机郁滞而血行不畅。若运动时出现胸闷、呼吸困难、恶心眩晕、脉搏显著加快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
●药膳推荐:黑豆川芎粥
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川芎10克,用纱布包裹,与生山楂15克,黑豆25克,粳米50克一起加水煮熟,加适量红糖。
特禀质
一种特殊的身体禀赋
【体质分析】
外在表现:不感冒也常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容易对药物、尘螨、食物、气味、花粉、季节过敏。皮肤常因为过敏出现紫红色斑点、瘀斑,易出现抓痕。
【调理原则】避免过敏原
食疗法:了解自己的过敏原并尽量避免。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有海鲜、茄子、酒、辣椒、浓茶、咖啡等辛辣之品、腥膻发物。
●药膳推荐:固表粥
养血消风,扶正固元。
乌梅15克,黄芪20克,防风10克,冬瓜皮30克,当归12克,放砂锅中加水煮沸,再用小火慢煎成浓汁;取出药汁后,再加水煎开后二次取汁;用两次煎好的汁和粳米100克熬成粥,加冰糖趁热食用。
气郁质
情志不畅,气机郁滞
【体质分析】
外在表现:较瘦,食欲不振。常唉声叹气、闷闷不乐,多愁善感、动不动就哭,易心慌、失眠。
性格特征:忧郁脆弱,敏感多疑,易被激怒。
【调理原则】疏肝行气、解郁散结
食疗法:长期气郁将影响心肺肝脾功能,可吃些荞麦、高粱、蘑菇、豆豉、柑橘、萝卜、洋葱、苦瓜、丝瓜、菊花、玫瑰花、海带等有利解郁、调理脾胃功能的食物。
●药膳推荐:菊花鸡肝汤
疏肝清热、健脾宁心。
银耳15克洗净撕成小片,清水浸泡;菊花10克、茉莉花24朵温水洗净;鸡肝100克洗净切薄片;水烧沸后,先入料酒、姜汁、食盐,随即下入银耳及鸡肝,烧沸,打去浮沫,待鸡肝熟,调味。再入菊花、茉莉花稍沸即可。
本文来自《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