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不缺钙,怎么查
2021-07-02 09:55:00真缺钙了,也不一定有症状
人体缺钙,是一个长年累月逐渐累积的过程,短期内通常没有明显症状。有的人可能出现疲劳、烦躁,有的表现为手脚麻木、抽筋,但没有特异性,不容易分辨。
长期缺钙,可引起骨质疏松,不过该病早期也没有显著表现。可以说,骨质疏松是一种无声无息的疾病。发展到一定程度,患者才会感到腰背、全身疼痛,出现变矮、骨折。
有些钙检查,不能评价是否缺钙
选择钙检查的方式,也要有火眼金睛。
1.血检——不可靠
市面上的“微量元素检查”,主要是验血,查血液中的钙含量。
血钙降低了,人体会自动把骨头里的钙“分配”到血液中,维持稳定的血钙水平,保证身体的正常运作。可见,哪怕骨头缺钙了,血钙水平也往往是正常的。查血钙,意义不大。 血钙大幅下降,往往是由于某些严重疾病引起人体钙失衡。
也有的血检,查血液里的“碱性磷酸酶”含量。多种骨骼疾病,如佝偻病、软骨病、骨肿瘤、骨折愈合期等,都会引起指标升高。所以,它并不能作为诊断人体缺钙的标准。
2.尿检——影响因素多
尿钙,可能是钙摄入较多,也可能是肾脏疾病引起的,其影响因素太多,故测尿钙含量并不能反映人体是否缺钙。
3.验发——没用
头发所含微量元素的量,很容易受到洗发水、空气污染等因素的干扰。同一个人,头发所处的部位、长短不同,也会影响其中的微量元素值。故头发的钙含量,也不能反映人体是否缺钙。
4.骨密度检查——建议中老年人每年做
这项检查,查的是骨骼矿物质密度。钙只是多种骨骼矿物质的一种,故骨密度检查依然没法诊断人体是否缺钙。但可以测出是否存在骨密度低下或骨质疏松,而个中原因,可能是饮食缺钙,也可能是人体骨骼退行性变或其他疾病引起。
故此建议,女性40岁以后、男性50岁以后,最好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一旦发现骨量减少,便及早干预,以防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
家长如发现小儿有疑似骨骼发育问题,如个子矮小等,也可到小儿骨科,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骨密度检查。
5.饮食评估——可以有
这是医院营养科门诊经常用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饮食调查,了解就诊者的饮食习惯、平常都吃了些什么、吃了多少量,然后估算出每天钙元素的摄入量。
觉得上医院麻烦的,也可以自我评估。
买一本《中国食物成分表》,里面有各种食物的营养成分含量;再买一本《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里面有各年龄段的推荐钙摄入量。对照着饮食算一算,也可以大致了解钙摄入量是否足够。
本文来自《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