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扁平足,麻烦一箩筐!
2021-04-10 16:57:00昨晚,星星小学二年级(一)班的家长群里,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小虎妈:我家小虎最近老是喊脚疼,医生说是扁平足闹的,要矫治。各位爸妈,快看看你们家孩子有没有中招。
@冬冬爸:不说我还真没注意过!
@豆豆妈:豆豆妹今年3岁,双脚肉嘟嘟的,貌似也是扁平足。
@婷婷妈:婷婷也是扁平足,但她从没说过不舒服,要不要管呢?
…………
小小扁平足,问题真不少!接下来,我们不妨一起来学习。
足弓塌了,问题来了
人们常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殊不知,足弓这个默默无闻的拱形结构,就是人类得以“行千里”的保障。它就像是大桥的桥梁,在支撑人体减少地面冲击的同时,也为足底的神经血管保驾护航。
扁平足,即正常的足弓塌陷了,随之可能带来足弓内侧、足踝部疼痛,走路易疲乏、步态笨拙等一系列症状,往往还会在长期站立或行走后加剧。而这种情况,临床上称之为平足症。
不仅如此,足弓塌陷后,为了保持身体平衡,人体其他关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比如出现跟骨外翻,胫骨内旋、股骨内旋、骨盆前倾、腰椎前凸等问题。这就好比建高楼,地基没有打好,逐步会影响到上层建筑。
可见,小小的扁平足,也会带来一箩筐的烦恼。
印个脚印,找出平足
那么,如何才能及早发现扁平足,及时矫治,避免上述这些烦恼的发生呢?
其实,通过简单观察就能发现扁平足。家长可让孩子赤足站立,观察其双脚(单脚)内侧足弓与地面的距离。如果容不下一根(小朋友的)手指,就可能是平足了。
另外,还可借助干燥的纸面(报纸)来自测。让孩子赤脚蘸水后站在纸面,3秒后双脚同时离开,观察双脚受压面积(湿的部分)。
若水印记断开,则为高足弓;若足弓印记没有超过脚的中趾连线,则为正常足弓;若足弓印记超过中趾连线,就可能是扁平足了。
需要注意的是,在大多数孩子出生时,双脚都是肉嘟嘟的,足底也呈扁平状,但随着年龄不断增长,足弓会在6~8岁时逐渐呈现,这属于生理性扁平足,并不会影响孩子的健康。因此,若孩子无不适症状,可等他满8岁后再作判断。
多数平足,无需矫治
若孩子的确是扁平足,也不必过于担心。据统计,95%的儿童扁平足为柔软性扁平足,即不踩地、不承重时,足内侧可见明显的足弓,但在站立承重时,足弓消失。这种扁平足大多并无症状,可暂行观察,不作处理,以免增加孩子心理负担。
当然扁平足一旦出现疼痛、步态异常、力线不正等症状,或诊断为僵硬扁平足的,则要及时去足踝外科或骨外科进行检查,寻求医疗干预了。
对于儿童平足症,一般建议先试行康复运动、矫正鞋垫、鞋子等保守治疗。康复运动能帮助肌肉肌腱拉伸,增强足踝稳定性;而鞋子、鞋垫通过抬高足弓内侧,支撑足踝,能够有效缓解症状,阻止病情发展。
必要时,也会施行手术治疗。目前,对于儿童柔软性扁平足,多选用微创手术治疗;而中重度的僵硬性扁平足,就要运用截骨矫正手术了。
总而言之,无症状的平足,无需治疗;柔软性扁平足,8~12岁矫正最好;僵硬性扁平足,越早干预越好。
爸妈们,还请留心观察,可千万别错过了!
本文来自《健康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