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主人
2019-06-30 23:06:00上月说到,我们进入了山洞的“后厅”,正要开始搜索的时候,发现岩壁处赫然堆放着一堆白骨。
“这些是食草动物的尸骨,它们是被食肉动物拖进洞里来的。”老赵检查过尸骨说,“这些食草动物的体积不小,能把它们拖进洞,看来这个食肉动物应该是一个大家伙。”
“大家伙?它会不会是野人呢?”史沙尔问。
“这可说不准,”老赵摇摇头说,“狼、豹子、熊等都是食肉动物,特别是熊,它完全有可能将食物拖进洞里慢慢享用,所以,也不排除是熊。”
穿过“后厅”,山洞又变得狭窄起来。走在类似走廊的通道里,极度黑暗,极度寂静,让人感觉毛骨悚然。然而,这种感觉并没有持续多久,走廊再次变得开阔起来。
这个地方比前面两个“后厅”还要大,形状就像一间椭圆形的屋子。在手电筒的灯光照射下,我们发现四周全是封闭的石壁和一道道石帘石幕,“屋子”中间还有一块凸起的台地。这个台地呈圆柱形,高约两米,上面一层的面积约为10平方米,看上去仿佛一个巨大的圆床。
若隐若现的血迹一直延伸到台地前,最终延伸上台地,消失在了“圆床”上面。
我们小心翼翼地爬上“圆床”,眼前赫然出现了一个用树叶和枯草编成的草褥。尽管草褥编得十分粗糙,但谁都可以看出来,除了高智商的人类,其他任何动物都不可能编出这个草褥。
刘队和老赵把草褥表面仔细检查了一遍,接着又将它掀开,想看看下面有什么东西。
“啊—”草褥掀开的一刹那,我们都瞪大了眼睛。
草褥下面是一具血淋淋的动物尸体—准确地说,是一具动物尸体的一部分,它的头部和四肢不见了。
动物尸块散发出一股浓烈的血腥味,它溢出的血水染红了一小片台地—我们一路上看到的血迹,应该就是从它身上滴落的。
老赵把动物尸块翻来覆去看了几遍,又从随身携带的口袋中取出小刀,从上面割下一小片薄薄的肉来,用镊子夹着在放大镜下看了半天。
“这是羚牛,我国一级保护动物。”他介绍说,“这种动物属于大型牛科食草动物,不但身体强健,而且十分凶悍,连老虎和黑熊这样的猛兽也不敢轻易招惹它。”
“可是这么彪悍凶猛的动物怎么会被杀死,并被弄进山洞里来呢?”有队员问。
这一问我们更加紧张了。因为,制造这一切的凶手可能是一个比老虎和黑熊更可怕的家伙!
我们在这间空荡荡的大“屋子”里细细搜寻,当走到一个角落里时,大伙儿再次屏住了呼吸:这里竟然有一堆灰烬!
用手电筒照过去,一大摊灰白色的灰烬映入眼帘。灰烬旁边,还有几根未燃尽的焦黑木柴。
这些灰烬和木柴都已经冰冷,从地面灰烬的面积和厚度,以及周围被熏得漆黑的洞壁来看,洞主人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
“我知道大家都非常想知道洞主人的身份,”刘队说,“从之前的种种迹象判断,有人可能以为这洞的主人是野人,但现在事情已经很明朗了,我觉得洞主人和咱们一样,是一个普通人。”
“嗯,尽管世界各地有许多关于野人的传说,有的传说甚至把它们描述得无所不能,但有一个重要的技能,这些传说中的野人都没有掌握,那就是用火。”老赵说。
排除了野人,那生活在这里的又会是什么人呢?这里荒无人烟,与世隔绝,一般人怎么可能在此居住?我们面面相觑,越发好奇了。
“从上面这层灰烬的颜色来看,这应该是最近才烧出来的。”老朱扒拉着地面的灰烬说,“再结合羚牛尸块分析,我认为几天前这里应该有人居住,而这个人很可能只是一个外来者。”
接下来,我们对这个外来者的情况进行了分析。老赵认为,这个人应该是与同伴失散了,流落到野人谷,偶然发现了这个洞穴,为了躲避风雨和严寒,同时也为了避开野兽袭击,选择住进了山洞。
“老赵讲的有一定道理。黑竹沟发生过多起失踪事件,也许一些失踪者并没有遇难,他们顽强地在这大山沟里生存了下来。因为长期与世隔绝,毛发很长,所以被人们当成了野人。”老朱表示赞同。
“可是,我们在小溪边和洞里看到的大脚印又是怎么回事?”小李提出疑问。
“你看,这个脚印比较清晰,放大后还能看出鞋底的纹路,所以说,他当时应该穿着鞋。”刘队从相机里调出小溪边的脚印照片说,“我猜测这个脚印之所以那么大,很可能是鞋的缘故。”
“与鞋有什么关系呢?”小李问。
“你们看,这个脚印前面的宽度和常人的差不多,但后面的宽度明显增大,而且整个长度很长。”刘队说,“之所以会这样,我估计是鞋子的后半部分坏了,他用兽皮之类的东西接在鞋跟上,使得后半部分很臃肿,所以脚印的后半部分很宽,而且鞋子超过了它本来的长度。”
“原来如此!怪不得我感觉那些脚印有些奇怪,原来是鞋的问题。”小李说。但是大家心里还有一个疑问:既然他是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那他怎么能单枪匹马杀死强壮的羚牛呢?
老赵再次对羚牛尸块进行了检查。根据肌肉组织和体内的淤血情况,他认为这只羚牛死于突然的撞击事故,也就是说,它很可能是掉下山崖摔死的。
“当洞主人发现死亡的羚牛后,立即把它身上最好的部分割下来带回了山洞,并架起火堆准备将它烤食。不过,我估计他还没来得及享受美味的烤肉,地震就发生了,然后他赶紧跑出洞穴,到现在也没回来。”老赵说,“不过,他应该还会回来的,因为这里是他暂时的家。”
“嗯,老赵的分析很有道理,”刘队点点头,“现在咱们基本知道了洞主人的身份。不过,咱们没时间等他回来。接下来,咱们要继续去寻找大张。”
一路回撤,虽然没有之前进洞时那么紧张,但大家心里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担忧。
本文来自《我们爱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