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画家的百年预言(四)
2013-09-11 17:49:58法国画家的百年预言(四)
郝 韵
乘着飞艇去打仗
在法国画家Villemard的插画中,有许多和飞行有关的内容,其中一幅展现了大型飞艇应用于战争的情景。这幅插画创作于1910年,当时飞艇早已出现。难道说画家此画并非预言?不是的。飞艇,顾名思义是飞行的船舶,也就是一种空中的交通工具。谁想到用飞艇去打仗了?可画家就预见到了这一点。4年之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画家的预言立马成了现实。
飞艇是一种比空气轻的航空器,主要依靠空气的浮力来飞行。飞艇的艇体呈流线型,气囊里充有密度比空气小的氢气或氦气,下面悬挂着吊舱,可以乘坐人员和装载货物。与热气球或氦气球相比,它最大的优势是具有推进和控制飞行状态的装置。
其实,最早的飞艇并没有动力装置。1784年,法国罗伯特兄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有动力的飞艇,可飞艇的动力却是一些靠人力摇动的桨。那桨更有意思,是用绸子绷在直径
1872年,法国人特·罗姆制成了一艘用螺旋桨代替划桨的人力飞艇。螺旋桨直径
18世纪中叶,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相继问世,为飞艇动力的改进创造了条件。1851年,一台重160千克、功率为2.2千瓦的蒸汽机制造成功,第二年它被装到了飞艇上。
1884年,法国军官路纳德和克里布制造了一艘名为“法兰西号”的飞艇,长
在飞艇发展史上,德国的退役将军菲迪南德·格拉夫·齐柏林是一个重要人物。他是硬式飞艇的发明者,被后人称为“飞艇之父”。1900年,齐柏林制造了第一架硬式飞艇,它的最大特点是有一个硬的骨架。艇体构架外面蒙上防水布制成的蒙皮。艇体内有17个气囊,总容积达到1.
1908年,齐柏林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财产,设计制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艘飞艇——“Lz-4号”。齐柏林对这艘飞艇的性能非常满意,曾经亲自驾驶这艘飞艇来了一次远航试验。飞艇从德国起飞,掠过阿尔卑斯山,到达瑞士后返航。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军事家们盯上了飞艇。从此后,飞艇在军事侦察、炮火定位、海岸巡视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英国和法国使用小型软式飞艇执行反潜巡逻任务,而德国则建立了齐柏林飞艇队,用于海上巡逻、远程轰炸和空运等军事行动。
看看画家预言的画面,明显是一次激烈的海战,飞艇在隆隆的炮火中穿梭,而当时这一切还不是现实。这让人不得不佩服这位法国画家的远见卓识。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与已经发展到顶峰的飞艇相比,飞机还处在起步阶段。能够在夜间作战的飞机几乎没有,一般的飞机就是发现了飞艇,唯一能做的事情也不过是在它的外皮上戳两个小窟窿。在这一时期,飞艇可以说是空中的霸主,所向披靡。不过后来,由于体积大、速度低、不灵活、易受攻击等缺点,飞艇慢慢退出了战场,被性能更强的飞机所取代。
战后,飞机飞速发展,而飞艇却止步不前,缺点越来越突出,逐渐被挤出了空中舞台。然而,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如今飞艇又开始重振雄风,在空中勘测、摄影、广告、救生以及航空运动中大显身手,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姗姗来迟的双体飞艇
这幅插画上的飞艇造型非常奇特,它有两个艇体。这种样子的飞艇,在飞艇发展史上几乎找不到踪影。是不是画家的这个预言落空了呢?答案再次否定。
所谓复合式,是指飞艇升空需要的升力不只依赖于气囊的空气浮力,还有一部分来自螺旋桨向上的推力,这样可以减小气囊的体积。螺旋桨在飞艇起飞时水平向下,提供升力,而在飞艇升空后则90度旋转到垂直状态,提供向前的动力。
这艘飞艇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