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食记烦之二(一)
2014-12-31 11:05:47评食记烦之二(一)
时下的电视节目和平面、网络媒体,多有饮食节目和饮食专栏、专版,还有专门的饮食刊物以及成群的“食记”和“食评人”。去餐馆吃饭,上菜以后不能马上下筷,而要待男女老少持手机一阵狂拍之后,才能进食。除了以“吃货” 自居或自诩外, “食评”满天飞。但那么多的“食评” 新意甚少,不管什么菜,都是“入口即化”、“有点甜”、“甜甜酸酸辣辣”,或者“混搭”、“Fusion”……不一而足。
有些大牌、大佬,开口发声常令人瞠目结舌, 故遇到被请去“评食”时,非常纠结,十分烦恼, 这才有本文的“评食记烦”。
文思豆腐是文思鸟做的吗
北京有位大家在央视有关节目高谈当年如何恢复“仿膳”,说有道菜叫“文思豆腐”,百思不得其解为何有此菜名。经他多方研究,终于发现有种鸟名“文思”。这一段视频在那个频道滚动播出,每当看到这一段,我真替他着急,替他难过。我不知有文思鸟,但想不通为啥豆腐会与这种鸟有关?
其实,这是个熟典。乾隆南巡,来到天宁寺, 吃了文思和尚的豆腐汤大为赞赏,将豆腐列为贡品,文思和尚也以菜扬名了。我在上海洁而精川菜馆(其实是川扬帮菜)吃过“小李飞刀”(厨师名李红)将一盒内酯豆腐切成1.5 万根细丝后烹成的“文思豆腐”,汤鲜、豆腐嫩,十分可口。
烤麸看上去像烤出来的吗
有人说,烤麸之所以叫烤麸,从成菜的角度看,这种黄栗色的面筋制品看上去有点像烤出来的“麸”。
上海人当然知道,“麸”实际上是面筋,是将面粉洗去淀粉后产生的。我们幼时用面筋来黏夏天树上咶噪的蝉。上海小吃“单档”、“双档” 中的“面筋”就是用这种“水面筋”制成的。面筋入馔,同梁武帝萧衍有关。萧衍佞佛,曾五次入同泰寺为僧,又屡被臣下“赎回”。在他的极力倡导下,建康佛寺的僧厨能用瓜做出几十种菜,而每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