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五百回
2014-06-24 21:24:49
乌镇五百回
■ 何菲
上海作协会员,都市情感作家,专为本刊撰写熟男熟女的奇情美食
多年前,黄磊第一次集编、导、演于一身制作连续剧《似水年华》之前,问刘若英:“成功的事,我可以找其他人一起做,你愿意跟我一起承受可能的失败吗?”
刘若英二话不说,提着行李投奔了他,投入了一场没有结局的美好故事。有人说这部电视剧的拍摄初衷其实就是为了纪念他们从未开始的爱情,而我认为这其实是一种相知和信赖的情缘。
乌镇给了一对知性男女充满暗香的交集,有些隐忍,终究超脱。虽未相守却始终相思。隔着山重水复亦是原乡,因为在西栅,中国江南的封面,能看到自己的生命在别人境遇里的投影。
清晨喝茶,黄昏饮酒,行到水穷,坐看云起, 且走且玩,银兰若泣,人生必须有一段时间是用以虚度的。我能触手可及的虚度首选地是乌镇,是西栅,是民宿,是好友黄建华设计装修的枕水酒店,是叙昌酱园,是有着高高柜台的中药铺子,是河埠边的老邮局,是湿地的月老庙,是一曲蒋调的《莺莺操琴》,是热闹的香市民俗狂欢,是一枚喜蛋、一碗吴妈鲜肉馄饨, 一条锅烧野鳊鱼,一杯三白酒,一只滚烫的海棠糕和一个能与之对酌的意淫对象⋯⋯那对一个30 多岁的女人实在是迷人的指向,有着令人迷醉的慵懒生活。穷尽辞藻去描述乌镇之味是某种徒劳,让人陷入幸福的彷徨。在明清情怀、民国风月以及种种语焉不详的传说中寻找历史, 与沉睡的风物共同经历苏醒,乌镇于我是写意的。它最可贵的暗器在于收敛与释放间的性情表达分寸,在于反复打磨后形成的合宜、清灵和耐看。也因此它很迷离,涵养了一座东方小镇上善若水、淡墨如画的生态与风骨。
波心荡,冷月无声,没夜宿过西栅真的等于没来过乌镇。如果情调是一种病,很多人选择一病不起。
入夜,精致的奢靡藏入古旧的墙体,风雅的街衢在岁月磨蚀中悄然点睛,缠绵的歌吟回荡在落寞的旧物间隙,时光在变幻莫测的骚动中穿梭流转。乌镇是精雅的,身法是繁复的,它挂满了符号,而符号依旧是鲜活的,它适合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