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色的阳光地
2012-12-31 10:29:39“棕地”这名字听上去蛮有诗意,事实却有点儿糟糕。它指国际环境科学界对城市中高污染、高能耗企业搬迁后遗留下来地块的统称,其英文名称是Brownfield(棕地)。
棕地是受到污染的土地,其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重金属、电子废弃物、石化有机污染物和持续性有机污染物四种。被污染后的土壤会给人体带来直接或间接的危害。间接的危害是指通过地下水、地表水以及空气影响到人体健康,直接的危害则通过扬尘,或者儿童玩耍时不注意将污染土误食等方式。
美国纽约州“爱河事件”让全世界开始重视棕地问题。“爱河”是19世纪末开挖的一条运河,后因投资人的撤资半途而废。1943~1953年,约两万吨的化学物质废料被封存入铁桶中,放入运河,之后又用泥土填平。后来,运河被改造成居民区,然而居民发现该地时常有异味。调查发现,爱河地区大约存在82种化学复合物,其中有若干种疑是致癌物。1980年,附近900户居民被转移,随后政府开始污染清除工作,直到2004年才完成。棕地改造成功了,如今又有260户家庭和一些轻工业业主迁入这片新的土地。
如此看来,棕地也是城市建设遗留下来的一笔“财产”,只是它的真正价值被一些可见的或潜在的危险和有害物质所掩盖。只要合理开发利用,棕地也能变成“阳光地块”。引入可再生能源、建设太阳能发电站成为棕地开发的生长点。在棕地上种植一些农作物,比如向日葵、玉米、大豆和其他作物尽管不能食用,但可以作为燃料,还有助于土壤恢复。英美科学家还发现了一种“吃”混凝土的氧化硫杆菌,是很多建筑物和桥梁遭侵蚀的罪魁祸首,它们以混凝土中含硫的化合物为食,并能将其转化为稀硫酸,进一步侵蚀混凝土。目前,英美科学家就利用了这一特性,将氧化硫杆菌投入到核污染的土壤改造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