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二里头文化撷英
2018-05-25 09:06:00陶器撷英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器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已复原者数千件。大体可分为酒器、食器、炊器、盛贮器、汲水器、食品加工器和杂器数种。陶器装饰运用了磨光、滚压、拍印、刻划、堆塑等手法。二里头陶器以酒器和食器的制作最为精致,它们往往被随葬于贵族墓中,成为显示身份与地位的礼器群的组成部分。
▲陶方鼎
▲陶鬶
▲陶爵
▲鸭形壶
玉器集萃
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玉礼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大型有刃器如玉钺、玉戚(两侧边缘有扉齿的钺)、玉刀、玉璋、玉圭和玉戈,一类是小型棒状的柄形玉器。有学者将二里头文化的玉器风格概括为:器类以扁方形玉兵为主;器幅的大型化;器形的对称与平衡;器身的尖锐化;器体的薄片化:制作意念的复杂化。
▲玉戚
▲玉石刀
▲壁戚
▲玉璋
青铜工艺
二里头遗址已发现的青铜器约有200件,包括容器、兵器、乐器、礼仪性饰品和工具等。其中青铜容器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组青铜礼器,除一件鼎外,主要为仿造陶器制作而成的酒器。二里头文化开始的青铜容器的铸造,需要由多块内、外范拼合铸出整器,显示出原创性与独特性。这种合范铸造技术的出现在中国金属冶铸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启了中国青铜时代的先河。
▲铜爵
▲铜盉
▲铜鼎
▲铜斝
绿松石镶嵌工艺
二里头遗址绿松石制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人体装饰品如耳饰和项饰等,二是用于玉器、漆木器和铜器上的镶嵌。在贵族墓出土的三件铜牌饰,分别用200—300多片形状各异的绿松石镶拼成兽面纹的图案,展示了二里头文化时期高超的玉石工艺水平。
▲镶嵌绿松石的兽面纹铜牌饰
▲镶嵌绿松石的圆盘状铜器
▲X光显示,这件圆盘状铜器正面周缘镶嵌着61块长方形绿松石片,形似钟表刻度,中间用绿松石片镶嵌成两周共26个“+”字形图案
本文来自《世界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