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免疫力为何会强于男性?
2020-09-22 09:49:00
不知大家注意到了吗?在遭遇病原体侵袭的时候,女性个体往往比男性个体产生的体液免疫应答反应更强,尤其是女性在孕育胎儿时候,她会产生更多的抗体来实现自我保护。作为一个新生命的开始,胎儿机体尚不健全,她/他的成长更是需要母爱的呵护,母爱的传递,这样才能健康成长。因此,相对男性,女性需要强大的抗体免疫应答能力。然而,究竟是何种生物学机制导致两性抗体免疫应答效应不同?
2019年12月25日,清华大学免疫生物学实验室、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及慢性疾病免疫学实验室的祁海课题组揭示了导致两性抗体免疫应答强弱不同的生物学机制:G蛋白偶联受体GPR174与趋化因子CCL21的相互作用可以对B细胞的定位及参与生发中心有性别依赖性控制,而这种控制恰好赋予体液免疫的性别二态性。该研究显示,在雄性和雌性小鼠中产生生发中心的B细胞之间存在内在差异。研究人员发现,抗原激活的雄性B细胞不会像雌性B细胞那样有效地将自身定位在次生淋巴器官的卵泡中心的生发中心(germinal center)。此外,GPR174是一种X染色体编码的G蛋白偶联受体,可抑制雄性小鼠而非雌性小鼠生发中心的形成。在雄性小鼠中,趋化因子CCL21促进GPR174与G蛋白Gαi相结合,抑制B细胞向生发中心迁移,体液免疫应答效应将会减弱;而在雌性小鼠中,GPR174无此作用。睾丸激素处理过的小鼠的雌性B细胞却能表现出类似雄性的GPR174-Gαi缔合及其对B细胞向生发中心迁移的抑制。从雄性小鼠B细胞中删除GPR174会导致B细胞更有效地定位于卵泡中心、形成更多的生发中心、增加对B细胞依赖性的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的敏感性。总之,该研究揭示了导致两性抗体免疫应答差异的具体生物学机制,为增强疫苗接种效果以及针对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文/雨 佳
本文来自《张江科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