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200229_941913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汽车与驾驶维修》

《汽车与驾驶维修》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创刊于1992年的《汽车与驾驶维修》杂志,是国内最早专注于中国汽车行业的专业媒体之一,也是最早服务于汽车后市场的专业期刊。

文章数
分享到:

2020一汽-大众以“创变”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0-02-29 23:44:00

  2020年1月13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572.1万辆和2576.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7.5%和8.2%。虽然中国汽车市场依旧处于负增长状态,但这也促进各大车企进行“自我升级”,在汽车产业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一汽-大众依靠“聚力”之势拔得销量头筹,成为车企中的佼佼者。有了好的成绩,当然也得进行总结分享。

  2020年1月18日,“与众同行,创变未来 2020一汽-大众新闻年会”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芳华苑举行。一汽-大众经管会成员,大众品牌、奥迪品牌、捷达品牌等营销领域相关领导,与来自全国的近三百名媒体记者,共同见证一汽-大众又一发展里程碑,掀开2020新年大幕。

  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刘亦功和一汽-大众第一(财务)副总经理施安德博士共同致辞

  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未来,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刘亦功在活动上表示:“一汽-大众将2020年定义为“创变”之年,着力激发大众、奥迪、捷达三大品牌势能,在企业内部进行多维度“创变”,不断提升公司应对时代发展的适应力与竞争力,以期为消费者持续提供高品质的汽车产品与卓越的出行服务。”铿锵坚定的话语,既是公司对“创变2020”的砥砺信念,更彰显出对于未来发展的远见卓识。

  2019车市寒冬逆势上扬

  2019年,在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同比下滑8.2%的大环境下,一汽-大众累计实现终端销量212.99万辆(含进口车)。其中,大众品牌终端销售139.8万辆,同比增长0.5%;奥迪品牌终端销售超过68万辆(含进口车),同比增长4.2%;捷达品牌在车型推出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销量达到43,000辆,月均数据突破万辆,一炮打响。在生产端,一汽-大众达成全年产量203万辆,为寒冬下的中国汽车产业注入发展强心剂。

  令人瞩目的销量数字背后,是一汽-大众深刻的自我进化。刘亦功表示,2019年,一汽-大众在品牌建设、体系升级、数字化转型、新业务拓展等各领域攻坚克难,为“聚力”之年画上了圆满句号。好的产品需要强大的研发体系作为支撑,2019年,一汽-大众建成了全亚洲最大的汽车试验场,总投资9.6亿元的新技术开发中心开工建设,业内首创、规模最大的智能网联汽车模拟仿真研发中心落成,一汽-大众的本土化研发能力进一步加强。同时,全年累计开发9款中国专有车型,更好满足中国客户多元化需求。

  2020,一汽-大众以“创变”续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一汽-大众(技术)副总经理迪亚德致辞

  虽然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但一汽-大众并不会因这些成绩止步不前。未来,一汽-大众将建立全价值链开发能力,致力于建立中国最优秀的汽车研发机构。依托生产数字化的普及,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并在12大领域实现零排放,进一步提升研发能力,加速新能源、车联网、自动驾驶的研发与布局。作为绿色生产的样板,佛山MEB工厂已经完成改造,可实现年产电动车60万辆,2020年启动生产,新的MEB电池车间也将同步建设。

  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刘亦功

  在新闻年会上发布“一汽-大众环境保护白皮书”

  28年来,一汽-大众在实现企业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更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长期致力于绿色工厂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基于全新的发展需要,一汽-大众将在2020年推出企业社会责任战略2.0。在新闻年会上,一汽-大众正式发布“环境保护白皮书”,集中展示了公司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措施与成效,以及未来规划。

  从“经营创变”入手。一汽-大众将携三大品牌,持续强化市场拓展、精益经营,提升公司的经营能力。大众品牌将推出“相生共赢3.0”战略,聚焦客户生命周期管理、推进营销数字化转型、精进高质量销售管理、助力渠道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方向,加速推进营销变革。与此同时,大众品牌将在2020年聚焦“精本立新”,核心围绕“营销管理、伙伴共赢、客户运营及数字变革”等方面开展工作,以更充足的底气迎接挑战。

  虽然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寒冬,但这也促进者各大车企不断“自我进化”,高质量的产品和品牌忠诚度将是车企长青的秘诀。在 “创变”之年,一汽-大众通过“战略创变”和“体系创变”不断积极创新、主动求变,2020年,一汽-大众计划将推出29款新车,其中包括多款重磅传统能源新车,以及 6款新能源车型。厚积薄发的一汽-大众,不断提升应对时代发展的适应力与竞争力,以期为消费者持续提供高品质的汽车产品与卓越的出行服务。

  本文来自《汽车与驾驶维修》

上一篇:凭借技术赢未来, SMART+为北京现代赋能
下一篇:寒冬逆势向上 北京现代2020蓄势待发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