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让我们一举两得(上)
2021-05-11 10:34:00赵先生四十多岁,真正的人生盛年,应该是年富力强精力充沛的时候,却出现了很多身心问题,为此建立了咨询关系。经过几次咨询合作,赵先生夫妇感觉效果比预期的还好,用赵先生妻子吴女士的话说:心理咨询,让我们这是一举两得。
为什么说是一举两得呢?
心理困扰:我怎么成了一个病人啊?
那是疫情缓解后的一天,我接待了赵先生的如约来访。赵先生经营一家公司,熟悉的人都说赵先生是个好人。从言谈举止,从面容表情,我也看出赵先生的诚实恳切,全然没有通常老板的样子。职业的敏感还让我注意到,他微微有些蹙起的眉头流露出的焦灼,还有他稍稍有些回避的眼神流露出的羞赧。
赵先生这样开始诉说:“疫情期间,可把我吓坏了,总以为自己被感染了,紧张害怕,寝食不安。虽然去医院检查为阴性,可我还是感觉自己病了。妻子像哄孩子一样的劝我开导我。虽然我慢慢不再担心被感染,可是又担心自己抑郁症了。医生开了抗抑郁的药也不管用,还是整天心情不好,心神不安。而且感觉身体也越来越不好了。看我这样,妻子就更加倍的照顾我。唉,我怎么成了一个病人啊?”
我问:“现在最困扰自己的病症是什么?”
赵先生更像病人了:“现在最让我困扰的是睡眠,两天两宿没有睡觉了,总是担心失眠,吃了管失眠的药也没管用。晚上躺在床上,总是想着这些事,感染啊,抑郁啊,失眠啊,越想越不安,越想越睡不着,就不错眼珠的看着妻子,恐怕妻子离开我,害怕妻子不管我。看妻子在身边,看妻子正看着我,看妻子跟我说话,哄我,开导我,我才心里安定一些,才可以合眼眯会。可是,很快又睁眼看妻子。妻子边笑边说,你这老板怎么像个离不开妈的孩子啦!”
说到这里,赵先生不好意思地看看我:“也是,我的公司几十号员工,在员工眼里我是个有能力的好老板,可我怎么这样啦?就这样,每天总是心烦意乱,总是心神不安,总是想控制自己不要这样了,可是,越控制越严重,我该怎么办啊?”
从赵先生主诉的症状不难看出,赵先生没有躯体疾病,没有抑郁症,没有失眠症,他的问题属于躯体化现象,就是说,他是心理上扮演病人。于是,我们先就抑郁状态和抑郁症做了讨论,赵先生领悟到自己的抑郁状态是人之常情,放下了抑郁症的担心。随后,我们就失眠与失眠症做了讨论,赵先生也领悟到自己所谓失眠是主观失眠,不用特别挂在心上。最后,赵先生接受了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理念,表示自己会学着接受自己的现状,从做家务开始,该干什么干什么,不再扮演病人。
随后的一天,赵先生的妻子吴女士如约跟我通话。吴女士先说了赵先生的许多好,说丈夫不仅对双方父母对亲友都很好,夫妻两个人感情也很好,确实是个好人。
我特别留意到了吴女士随后说到的细节:“最近以来,丈夫依赖性特别强,总是像个孤单胆小的孩子离不开妈一样,总是离不开我,不仅在家里缠着我,白天要我陪他,晚上也要我陪他,躺在床上睡不着总是两眼看着我。就是我上班的时候,他也常常跟我去上班,到了班上,帮着干这干那。疫情期间公司停业,他更是经常跟我去上班。我单位的人都认识他,都喜欢他,都说他是个好人,是个好义工。可是,他以前并不这样,现在怎么像个孩子离不开我了?”
临了吴女士说:“丈夫很愿意跟您交流。经过两次沟通后,现在逐步已经走出抑郁症和失眠症的困扰。但是,我们都感觉还需要您的继续帮助。”
赵先生夫妇的感觉自有道理。对赵先生的问题来说,前面的合作只是治标的过程,还远远没有触及到赵先生深层的心理情结,还需要治本。因为,大凡扮演病人,都是遇到了心理压力。究竟赵先生为什么扮演病人呢?
文/马志国
本文来自《科学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