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与宗教
2021-05-10 18:52:00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出现的社会文化现象。目前世界上主要的宗教有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等,我国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我们审视所有的宗教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所有的宗教都重视健康和养生。
我们知道基督教曾经在医疗领域做出过重要贡献,基督教认为对灵魂的关注,要从对肉体的关注开始,所以传教士一边传教,一边开医院治病救人,基督徒把医学视为行善。《圣经》不但有许多关于身体洁净、注意饮食营养、多运动等内容,更注重心理健康,认为“喜乐的心乃是良药’,人生需要亲情支撑等。
我国本土宗教道教和佛教更是和养生保健关系密切。佛教认为人身难得,应该倍加爱护;同时也认为对身体不能贪恋执着,过分关照。这样才能解决人生痛苦的根本原因—贪欲。道教则主张“重命养身,乐生恶死”,提出形神统一,性命双修的养生主张。道教认为可以修道成仙,长生不死。这种“仙道思想”长期影响一部分人的养生道路。
伊斯兰教等宗教也都主张修身养性,强调品质行为的修养,认为应该均衡饮食,合理进行体育锻炼等。
宗教为什么都这样重视养生保健呢?主要原因是所有宗教关注的都是人生和幸福等问题,而人生和幸福离不开健康。人生最大的痛苦是疾病,最大的幸福是健康。因此,养生保健和宗教密切相连,是宗教绕不开的问题。
另外,养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课题,它源于人自身的复杂性。长久以来许多科学家一直在研究信仰与健康的关系。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大卫·劳森医生就长期从事信仰与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并出版这方面的专著。信仰是人们对生活所持的某些长期的和必须加以捍卫的根本信念,不仅仅是指宗教信仰。许多科学家认为信仰对于健康很重要,这是因为人不是机器,而是具有灵性的动物,精神要有所依托,心理要能自我解脱。有信仰的人都心境平和,不会心猿意马,为身外之物动摇自己的心智,只有这样身心才健康。有信仰的人为人善良,行事有尺度,这些也有利于健康长寿。
文/鲁湾
本文来自《科学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