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的没有唱的好听”?
2014-12-26 15:05:00
文/朱钦士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随着年龄增长,我们说话的声音并没有很大改变——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从电话里传过来的声音,仍然和从前差不多。但是,我们唱歌的能力却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下降。越是多年不唱歌,我们唱歌的能力越弱。这说明说话和唱歌所使用的控制机制是不同的。
同理,专业歌手唱出的优美歌声是大多数人不能比拟的。但是,这些专业歌手一旦说起话来,却和普通人无异,甚至可能还没有普通人的说话声音好听。
我们说话的音频主要在中低音范围。但是,说话和唱歌有很大的不同。在话语中每个音的时间都很短暂,声调很快地变来变去,也不要求严格的音准,所以对发声器官的要求不高。我们每天进行这个过程,有关的发声组织也由于每天的反复使用而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但是,唱歌却常常要求持续地发出同一个音,要求音准好、音域广、音色美。这些都需要对声带肌肉和韧带发声的精密控制,要求巧妙地配合使用身体各个共鸣腔。这些能力都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获得的本领,所以都需要对控制所有这些过程的神经进行长期持续的训练。稍一停顿,就会退步。
人的发声结构比起乐器来,似乎过于简陋。现代科学研究却表明,正是因为我们的发声器官是由活体组织构成的,共鸣腔和嘴的形状又可以按音频的需要随时变换,再加上歌手经过长期练习获得的精确控制能力,看上去不起眼的发声器官才能发出美妙动听的歌声。这也是生物进化所带来的奇迹之一。
——选自《科学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