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相对论的脚步从未停止
2012-02-27 09:23:14文/陈治光
“把一辆电动汽车(玩具)放在精密的电子称托盘上,摇控器一开,电动汽车就跑出去了。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运动的物体变重,但我们的实验结果是变轻了。”日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范良藻在第二届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学术研讨会上发言时说。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100多年来,对其质疑的声音从未停止过。世界各国的科学家、普通公众,甚至十几岁的学生,都向这位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发出了挑战。近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宣布发现一些粒子以超光速速度飞行。如果实验结果经检验得以确认,爱因斯坦提出的经典理论相对论将受到挑战。科学界认为这项发现是在爱因斯坦的理论上“炸开一个大洞”。这件事搅乱了全世界的物理学界,引发了广大民众对前沿科学的强烈关注。
从中关村出发
“今天已经没有人说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是痴人说梦了”。如果说中国科学家发明了物理新定律,你一定惊愕不已,如果说,还是出自民间科学家那就更难以置信了。而我们所做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惊天动地的创举。”
说这话的人是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院长
纪世瀛的豪言壮语并非空谈。
聚全国挑战者
“不管来自上海还是来自全国各地,我们都聚集在中关村这个地方,就要发扬中关村的精神,我们在科学领域里也要先行先试,做科技创新的先锋。” 纪世瀛告诉记者。
目前,已经有中国科学院资深研究员范良藻、上海东方电磁波研究所季灏、俄罗斯宇航科学院院士华棣、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冯宝生、燕山大学石油工程研究所所长李子丰和福州原创物理研究所所长梅晓春等一批资深研究爱因斯坦相对论科学工作者,聚集在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他们有的担任该院的副院长,有的被聘为该院的客座研究员,更多的专家学者是慕名而来。据了解,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是一家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批准成立的新型民间研究院。
从上海赶来参加第二届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学术研讨会的季灏在演讲时说:“感谢北京市应用科学研究院纪世瀛院长给我们的机会,他是不做研究的,他花钱为我们做事。上海市科委的一位副处长评价他时说,实际上他眼光很远,为国家做事。”
呼唤政府支持
燕
纪世瀛告诉记者,挑战爱因斯坦相对论是一项重大的科技项目,我们显得软弱无力,没有足够的影响力、沟通渠道、协调能力、组织能力和经费支撑这样一个重大的科学实验和研究,希望国家在行政系统上和财政经费上能给予支持,协调动用公共实验装备(譬如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的加速器)和社会的力量支持这一科技创新项目,如果可以由国家正式立项,整合全国的科技资源,组成更强大的攻关团队,使这样一个重大的科学实验项目能够继续下去,也许这将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亮点。
令人欣喜的是,据季灏介绍,今年9月27日,在上海召开的2011年非共识学科创新研究成果研讨会,是由上海市科委拨20万元经费支持的,实现了民间科学研究者与主流科学界的一次对话。
5项实验引关注
纪世瀛介绍,以上实验数据和观察结果都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结论不相符合,虽然只是初步实验验,实验数据和理论推导可能是粗浅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所揭示的问题却是当代重大的理论课题。他特别强调,这些课题的提出和继续,都是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而不是凭一种假说或理论推导为基础的,既有原来多次实验的数据基础、理论分析,也有进一步实验的目标、实验方案和具体操作办法,也有实验的结果作为检验的标准。我们呼吁权威科技管理部门整合全国的科技资源,组成更强大的攻关团队,使这样一个重大的科学实验课题能够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