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80516_770199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媒体视点  >  名刊精选  >  《家庭医药》

《家庭医药》

开博时间:2016-11-21 21:26:00

独创药理学家和名医办刊新模式,荟萃医学名家,集纳药理精华,指导家庭如何对症选药,科学用药;告诉读者什么情况下可以自我诊治,如何诊治;什么情况下必须就医,如何在家中配合医生治疗。普及生理、心理、生育及性保健知识,讲述与身心健康有关的感人故事。

文章数
分享到:

打了胰岛素,皮肤却“生病”了

2018-05-16 23:08:00

  主人得了多年糖尿病,血糖很高,两个月前,开始在腹部注射胰岛素。如今,胰岛素注射部位的皮肤却“生病”了——本来光溜溜的身体,能摸到一团硬硬的包块。皮肤很难受,却不知道这是什么病。它坚持认为与胰岛素有关,因为是注射胰岛素才发病的。

  “你的病,和我没有关系!”胰岛素摇头否认。

  “就是你的错!”皮肤坚持着自己的看法。

  “不是!”胰岛素一脸无辜。

  “就是!”……

  它们正吵得不可开交,针头鼓足勇气站出来,清清嗓子说:“这个问题有点复杂,其实大家都有责任……”

  皮肤,究竟得了啥病

  皮肤得的病,针头一看便知——这种病叫“脂肪增生”,发生在胰岛素注射部位的皮肤。皮肤的身体结构分为3层,即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皮下组织位于最深部,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构成。所谓脂肪增生,是指脂肪细胞增大至正常尺寸的2~3倍,侵入邻近的真皮层。从表面看,病变皮肤可呈现凸起或丘状或瘢痕样改变,能触到质韧、橡皮状的脂肪组织,边界清楚,形同包块(见图1)。在我国注射胰岛素患者中,一半患有脂肪增生,以腹部多见,其次是大腿和上臂。

  “原来如此!我怎么会得这个病呢?”皮肤问道。“唉!”针头无奈地叹了口气,“我和胰岛素都有责任,但并非故意为之!”

  何出此言?首先,胰岛素的确有促进脂肪组织增生的作用,而且使用时间越长脂肪增生风险越高,这种特性与生俱来,不可控;其次,在同一部位和同一时间反复注射胰岛素造成皮肤损伤,以及注射胰岛素的针头重复使用,均与脂肪增生相关,这些可控的危险因素,往往是患者的注射习惯所致。

  脂肪增生,受害的不只是皮肤

  “我明白了”皮肤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的病,和主人注射胰岛素的不良习惯有很大关系!”

  针头点点头说:“你说得对,更重要的是,脂肪增生不仅让你受伤,还让血糖变得更难控制。”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若在脂肪增生部位注射胰岛素,胰岛素吸收会缓慢,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血糖升高,波动性大,增加胰岛素剂量亦随之增加。脂肪增生处如停止注射一段时间,可变为正常组织,此时不降低胰岛素剂量的话,则会有低血糖风险。

  由此可见,脂肪增生对于血糖控制影响极大。

  做好3件事,防患于未然

  看着皮肤闷闷不乐的样子,针头安慰道:“发生脂肪增生也不必担心,一般只要停止在皮下脂肪增生部位注射胰岛素,增生不久就会消退。”

  “对,对!”很久没说话的胰岛素补充道,“还可将热毛巾或清凉油敷在增生部位,每次20分钟,每日2次,也能促进消退呢!当然,防患于未然更重要!”要防患于未然,必须针对前面所说的可控因素下功夫,做好这3件事:

  避免重复使用针头。针头重复使用次数越多,脂肪增生患病率越高。在重复使用针头的患者中,70%存在脂肪增生。所以,1个针头最好只使用1次。

  正确轮换注射部位。将腹部注射部位分为4个等分区域(大腿或臀部可等分为两个等分区域,图2),每周使用一个等分区域,并始终按顺时针方向轮换。轮换也不是由着性子来——轮换方法为,连续两次注射应间隔至少1厘米,相当于一个成人手指的宽度。

  定期自查。应每月自行检查1~2次注射部位有无皮下脂肪增生。方法为“一看二摸”。看,就是在灯光充足条件下观察皮肤有无隆起或瘢痕样改变;摸,就是以轻柔按摩的方式(向前或画圈)由未注射区域向注射区域推进检查,脂肪增生表现从柔软、有弹性的皮下脂肪组织,变为质韧、橡皮状或缺乏弹性的“突然抬高”的组织,边界清晰。如发现脂肪增生,注射胰岛素时需尽量避开。从脂肪增生处转换到正常组织注射时,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胰岛素剂量。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

上一篇:肿瘤治疗新方法为癌症患者带来希望
下一篇:不让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狼狈为奸
©2011-2020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