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维生素成“危生素”
2015-04-30 10:24:56别让维生素成“危生素”
█ 李增烈 陕西省人民医院内科主任医师
Vitamin,根据英语发音,我国早先译为“维他命”,这个名称其实还不错,音意兼顾。可有人挑刺了,称维“他”命不维“你”的命吗?缺了不见得都会要命吧?经过再三斟酌,被译成现在这个名字:维生素,维持(所有人)生命活动的要素。
19世纪初,在一种称为“脚气性心脏病”(非今日所说的脚的真菌感染)的研究过程中,医生发现在糙米糠中有一种含硫的胺类,正是它的缺乏引起了这种病,补充这种物质,“脚气性心脏病”可奇迹般地被治愈,从而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这种物质即是维生素B1。
如今,各种包装、品牌,进口的、国产的维生素充斥市场,多以“补品”身份进入寻常百姓家,这是好事。然而维生素不是一般概念中的“补品”,而是药物,仔细看看,它们都有国家给予的药物“身份证”。服用不当,让人健康的维生素,会变成带来痛苦的“危生素”!
维生素的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
可以是爆发式发生,也可以是迟发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生与所用维生素剂量大小无关,比较难预料。
特有不良反应
使用各种维生素后的症状五花八门,轻重不等,多与用量过大有关。
维生素B1 剂量过大可出现头疼、头昏、眼花、烦躁、食欲下降、腹泻、心律失常、浮肿、皮疹、哮喘等。
维生素B6 大量注射引起头疼。
维生素PP(烟酸) 过量服用可引起皮肤潮红、皮疹、皮肤瘙痒、蚁走感、恶心、呕吐、抑郁、情绪不安、肝功损害、血糖及尿酸增高。
维生素C 长期、大量服用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钙增高致泌尿系结石;大量静脉注射时,会发生溶血甚至静脉栓塞致猝死;小儿可出现脉搏缓慢、不安、血小板增加等。
维生素B12 大剂量应用可发生痤疮、风疹块。
叶酸 过量时引起口苦、焦虑、失眠等。
维生素A 过量引起慢性中毒,症状为四肢及关节疼痛,骨质增生、毛发脱落、皮肤干燥、瘙痒、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头痛、容易激动、感觉过敏、眼球震颤、肝脾淋巴结肿大、全身浮肿等。
维生素D 维生素D本是防治佝偻病的主要药物,但使用过量带来的危害远远超过佝偻病,会使多个系统受损害,不得不注意。
消化系统 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腹泻、肝脾肿大等。
神经系统 抑郁、萎靡不振、烦躁、失眠、多汗、脑膜刺激征、肌肉张力与运动功能下降。
泌尿系统 肾功能障碍、多饮多尿、血尿素氮上升。
心肺系统 心肌及动脉钙化、肺钙化。
全身症状 疲乏、消瘦、皮肤黏膜干燥钙化。
孕妇大量服用维生素D 胎儿智力障碍、新生儿血钙过高、骨骼发育障碍、肺肾小动脉狭窄、高血压及先天性白内障。
维生素E 长期日用量超过400毫克,可引起血栓、月经过多、闭经;2 000毫克以上时会引起生殖功能障碍。
维生素K 过量引起严重黄疸、溶血性贫血及肝细胞损害等。
如何不让维生素变成“危生素”
1.用药目的明确。搞清楚为什么要用这种维生素,达到什么目的。
2.掌握好剂量。“剂量越大越好”的看法是错误的。
3.给药方法要慎重。能口服的就不要注射。注意配伍禁忌,包括维生素之间的配伍禁忌。
4.科学保存。防止维生素因保存不当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