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出门买菜, 几乎要了糖友的命
2021-09-26 20:59:00这些年,总有“糖友”倒在买菜的路上。
在武汉,王大爷中午去菜市场,逛着逛着,突然晕倒在地。
送院检查后发现,他的体温高达42摄氏度,血糖也高达31毫摩尔/升,是正常血糖值的5倍。
经诊断,他患有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合并热射病。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死亡率很高。
在苏州,56岁的路师傅去买菜时,也骤然中暑倒地,意识模糊,四肢无力。
幸好有社工、民警及时扶他到阴凉处,给他喂水消暑。
即便如此,送院时,路师傅的体温也还是高达39.5摄氏度。医生说,再迟一步送医,会有生命危险。
三伏天中暑,其实不少见,歇一歇、吃点药,往往就能恢复。这些“糖友”中暑后,为何却会威胁生命?
“糖友”更易中暑,一中招,可能就是重症
内分泌科主任杨川教授提醒,和普通人相比,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中暑,且更易发展成重症,万万不能小觑。
同样的环境下,普通人受热,很快就会感到口渴、汗多,自然会及时补水。
而糖尿病患者本身就多尿、易缺水,更不耐热,更易脱水。
加上,很多糖尿病患者都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身体对热的感知、调节都较迟钝,一旦中暑,多为中重症。
患者中暑后,还容易诱发其他危急重症,如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酮症酸中毒等。
杨川教授补充道,糖尿病患者中暑,救治起来很棘手。
一般对于中暑患者,都需要大量补液。
但糖尿病患者的心脏、肾脏功能相对较差,大量补液容易导致心衰,或加重肾功能损伤,还可能引起低血糖。对此,需要专科医生作出精准判断,随时调整治疗方案。
在家里,也会中暑
有糖友顶着烈日中午出门,结果中暑;也有糖友安然待在家里,同样中暑了。
在杭州就曾有这样的病例:86岁的金大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有天早上起床上洗手间,突然倒地,体温超过40摄氏度,医生诊断为热射病。
究其原因,原来是前一晚天气热,老人家不舍得开空调,室内闷热不通风,人体难以散热,便导致中暑。
杨川教授特别提醒北方糖友:“夏日中暑,北方比南方的发生率更高。”
南方历来天气炎热,人们更懂得避暑之道,如开窗通风、喝凉茶、煲解暑冬瓜汤。北方闷热天气少,人们防暑意识没那么强,反而更容易中暑。
口干、头晕,快测血糖!
杨川教授提醒,暑天,当糖友出现头晕、乏力、口渴口干、心悸、多汗等不适时,应立即转移到通风阴凉处,并先测血糖。
如果血糖正常,可先按中暑情况急救。
包括补充盐水、冷水擦身等,若症状不见好转,尽快就诊。
如果血糖偏高,应马上送院急救。
这种情况要提防酮症酸中毒,这是糖尿病常见的危重急症,症状和中暑相似。初期口干乏力,继而可能恶心呕吐,呼吸困难,呼气有烂苹果味,甚至失去意识。
如果血糖偏低,警惕低血糖。
低血糖跟中暑一样,也会有头晕乏力的症状。不同在于,低血糖者往往有饥饿感,全身发冷,而中暑者则是全身发热。
糖友们,切记喝水!喝水!
杨川教授建议,糖友可以给自己备一个1500~2000毫升的大水壶,要求自己每日需喝完,不要等口渴才喝水。
若哪天出汗多,再补充喝些盐水。
出门时,最好打伞,避开中午太阳猛烈的时段,以早上7~10点,下午4~6点为宜。
此外,外出购物、散步时间不宜过长,尽量少进行爬山、长跑、打球等高强度运动。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