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胰岛素后,肚子发硬, 怎么办
2021-08-08 14:00:00许多糖尿病患者,每天需要给自己扎几针胰岛素。打多了,肚子摸起来有明显的硬块。
再继续扎针,特别疼,还影响药物吸收。
不少糖友哭诉:“肚皮已经无从下针了!”
“不要经常打同一个位置”“要轮换着打”,似乎是老生常谈,但其实,这里面还有很多细节讲究。
内分泌科专家卢筱华常常安慰患者:学学5个小技巧,打胰岛素造成的皮下硬结,可以有效避免。
技巧1:大腿、手臂、臀部,都可以分担重任
打胰岛素经常打在肚子上,一是因为腹部皮下脂肪丰富,是胰岛素的理想吸收区;二是血管神经分布少,扎起来不疼;三是易于操作。
但胰岛素,不只可以扎腹部。
大腿、手臂和臀部的一些部位,皮下组织较厚,远离大血管和肌肉、骨头,也适合注射胰岛素,可以为腹部分担重任。
技巧2:制定注射部位轮换表
将腹部可注射部位分为4个等分区域,大腿、臀部或手臂分为2个等分区域。
每周使用1个等分区域。就是说,一个等分区域可以打7天,按早中晚各一针来算,每个区域可以注射 21 次。
这样,每个等分区域至少能有大半个月的“休息时间”。
糖尿病患者不妨制定一个注射部位轮换表,记录每次轮换的部位和时间,以及每次注射的情况。
如果打完出现皮下瘀青、硬结,下次注射必须远离该部位,提早轮换下一个等分区域,同时严格按照胰岛素操作规范来进行注射。
注意:每一次打,都要离上一次打的地方至少1厘米远,大概是一个手指的宽度。
技巧3:每次都用新针头
一个针头超过两次使用,就会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倒钩,反复多次使用,就会反复刺伤皮肤,硬结也由此产生。
但针头重复使用的情况很常见,尤其是节俭的长者。
其实,每一支针头的成本,也才2元左右。要是出现皮下硬结,更得不偿失。
技巧4:大剂量注射,分两次、不同部位
一次性注射胰岛素剂量过大,比如超过50单位以上,对皮下组织冲击过大,也容易出现皮下硬结。
可分成两次注射,并注射在不同部位,不仅能减轻疼痛,还能避免皮下硬结。
技巧5:等酒精挥发再注射
消毒完皮肤后,先别急着下针,等酒精挥发后再注射,可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打完针后多按压这恐怕不是个好办法。
注射胰岛素后,如果皮肤出血,可以多按压。但是如果没有出血,按压太长时间,可能使胰岛素液体外渗。
两款药膏,缓解皮下硬结
如果已经出现皮下硬结,用热毛巾敷一敷,有用吗?
卢筱华医生所在医院的内分泌科专业护士指出:热敷的效果一般。
而且,水凉了没效果,水热了又易烫伤。
那该怎么办?卢筱华医生推荐了两款药膏:喜辽妥(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和赛肤润。
本文来自《家庭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