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健未来 2014爱耳行动法则(一)
2014-03-23 20:29:28听健未来
2014爱耳行动法则(一)
听觉和视觉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尽管耳部疾病不像其他肢体疾病那样会对健康造成显性伤害,但当你不知不觉间将电视声音越调越大、当你在朋友聚会时经常要求别人重复他们所说的话时,你是否意识到你的耳朵正在遭受健康威胁!
策划执行= 本刊编辑部
指导专家= 王春燕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
耳朵是人体五官中一个重要器官,在产生听觉和维持身体平衡方面有着特殊机能。从构造来看,耳朵可分外耳、中耳及内耳3部分。内耳为复杂而曲折的管道结构,该管道由耳蜗、前庭和三个半规管组成,管内充满淋巴。内耳的半规管和前庭是掌管平衡的器官,其中半规管可分为前半规管、后半规管及水平半规管3部分。当头向各方向转动时,半规管里的淋巴液便发生流动,从而刺激里面的感觉细胞产生冲动,这种冲动通过神经传至大脑,大脑再通过神经反射发出指令,促使肢体的肌肉、关节立即互相配合使身体维持平衡。医学研究表明,人体是依靠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三个系统的协调作用来维持身体平衡的,其中以内耳中的前庭功能最为重要,如果前庭功能不好,最直接的症状就是出现头晕或眩晕。
前庭和半规管与平衡觉有关,耳蜗则与听觉有关。从听觉产生机理来看,外界声波通过介质传到外耳道,再传到鼓膜,鼓膜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内耳,刺激耳蜗内的毛细胞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听神经传到大脑皮质的听觉中枢,最终形成听觉。通常情况下,声音一方面可以通过声波振动经外耳、中耳内的气体传导产生听觉,另一方也可通过颅骨的振动,引起颞骨骨质中耳蜗内淋巴发生振动,引起听觉,称为骨传导。骨传导极不敏感,正常人对声音的感受主要靠气传导。
人能否听到声音,不仅取决于人的听觉系统是否健全,还取决于声音的频率和强度。众所周知,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声音的振动频率对听觉极为重要,人耳对声波的听觉频率范围介于20 Hz~20 kHz之间,低于20 Hz的次声波和高于20 kHz的超声波人耳是无法听见的。在人耳能感受到的频率范围内,对频率在1 000~4 000 Hz的声音最为敏感,而人类的言语频率(人们正常的说话时声音的频率)主要在85~1 100 Hz之间。据测定,大多数汉语语音频率在500~3 000 Hz,日常生活中,多数年轻人的听力范围为20~20 000 Hz,随年龄增长,高频听力首先退化,部分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只能分辨13 000 Hz以下的声波。
听觉,被忽视的健康关键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听力损伤的基本诱因发生了较大变化,除先天性遗传因素和外伤致残外,环境因素、噪音、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引发的心血管异常逐渐成为听力下降的主要诱因。美国联邦国民健康营养调查组1999~2004年对5 700多人的调查结果显示,高频听力损失患者中,20~29岁的成人占8.5%;30~39岁的成人占7%。数据同时显示,男性比女性出现听力损失的风险更大,吸烟、长期处于噪音环境、高血压、糖尿病等都会引起早期听力下降。2008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表明:“美国人每3人中就有1人听力下降,其原因可能归结于立体音响和老龄化”。
这样的情况同样发生在中国,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现有听力残疾人约2 780万,其中0~6岁听力障碍儿童13.7万,每年新生听力残疾儿童2.3万,听力障碍预防成为现代家庭不得不面对的健康问题。听“健”未来,成为健康领域的全新话题。
你的听力在下降吗?
1. 聆听别人谈话时,常能听到别人说话,但听不清楚说什么。
2. 朋友聚会时,经常要求别人重复他们所说的话。
3. 经常听不到别人在背后叫你,或听不见包里的手机铃声。
4. 在路上开车或行走时难以判断背后的车喇叭声来自左边还是右边。
5. 在家里看电视时,电视机的音量大到邻居都能听见。
6. 除非距离很近否则不能听到电话声或门铃声。
7. 时常感到头颅里有声音,如嗡嗡声或铃声(耳鸣)。
8. 总觉得别人说话似在嘟囔或含混不清。
9. 与别人谈话时发现自己并不明白谈话的主题,常常会答非所问。
10. 在噪声环境中听声困难。
如果你有以上情况,说明你的听力可能正在下降,请认真读这篇文章,然后及时去医院做听力检查。
关于耳朵的最新发现
研究
耳朵可以发电
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发现人类的耳蜗内存在微弱的离子电流,但由于担心利用耳蜗内的电源会对健康造成威胁,因此长期以来未能使其进入应用领域。2014年1月,来自麻省理工学院(MIT)、马萨诸塞州眼耳中心(MEEI)、哈佛麻省联合设立的健康科学和技术部门(HST)的研究人员首次证明,哺乳动物耳朵中的这块天然电池可以为植入式电子设备提供能量,而且不会影响听力。
发现
骨传导与不朽篇章
声音可以通过骨头来传导的现象并非新发现。音乐家贝多芬在晚年失聪后仍然能创造出《英雄交响曲》这样的不朽音乐篇章,就是用牙齿咬住指挥棒,另一头放在钢琴上,通过指挥棒把钢琴所发出的声音传入听觉器官的,可见健康重要,努力同样重要,更为重要的则是努力寻找方法。
科技
3D打印机制造完美耳朵
随着3D打印技术的出现,依靠3D打印方法制造出的产品也千奇百怪。2013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科学家研发出了中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细胞组织3D打印机,该3D打印机使用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水凝胶材料或活细胞,目前已成功打印出较小比例的人类耳朵软骨组织、肝脏单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