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检查
2009-12-09 19:12:06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状态、血液的凝固性质、血液黏滞度及血液中有形成分流动和变形的学科。
血液流变学检查内容
1.全血黏度
全血黏度是反映血液黏滞程度的重要指标。
全血黏度升高见于: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周围动脉硬化症、高脂血症、心力衰竭、肺源性心脏病、深静脉栓塞、糖尿病、中风、脑血栓、脑血管硬化症、肝脏、肺和乳腺肿瘤、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等。
全血黏度减低见于各种贫血、大失血等。
2.血浆黏度
血浆黏度越高,全血黏度也越高。临床血浆黏度增高可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糖尿病、巨球蛋白血症等。
3.红细胞压积
(详见本刊2008年1期第72页)
4.全血还原黏度
全血还原黏度是指红细胞压积为1时的全血黏度值,也称单位压积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反映了红细胞自身的流变性质对血液黏度的影响。
5.红细胞聚集指数
红细胞聚集指数是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及程度的一个客观指标,增高表示红细胞聚集性增强,全血黏度增高。
增高见于异常蛋白血症、感染性胶原病、炎症、恶性肿瘤、合并微血管障碍性糖尿病、心肌梗死、手术、外伤、烧伤。
6.红细胞变形指数
红细胞变形指数是指红细胞在血液流动中的变形能力,也就是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改变其形状的特性。临床上红细胞变形性减低主要见于一些溶血性贫血、心肌梗死、脑血栓、冠心病、高血压和外周血管病、糖尿病、肺心病等。
7.血沉
(详见本刊2008年2期第71页)
8.血沉方程K值
通过血沉方程K值的计算,是把血沉转换成一个不依赖于红细胞压积的指标,这样血沉方程K值比血沉更能客观地反映红细胞聚集性变化。
9.红细胞刚性指数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及质量保持相对稳定。无论何种原因造成的红细胞生成和破坏的失常,都会引起红细胞在数量和质量上的改变,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10.红细胞电泳时间
红细胞表面带有负电荷,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移动一定距离所需的时间叫红细胞电泳时间。影响电泳时间的因素主要与血浆中血脂、球蛋白和纤维蛋白原的增加以及血浆黏度的增加有关。
缺血性中风、冠心病、肺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病人红细胞电泳率都降低,电泳时间延长。
11.纤维蛋白原
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即凝血因子,是凝血系统中的重要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是血栓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子,它对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