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藻的是是非非
2008-11-16 16:05:30螺旋藻的保健、治病功效
几年来,社会上广为流传吃螺旋藻对多种疾病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1.防治心脑血管病:能降血压,降血脂;
2.防治糖尿病:能补充多种维生素、降血糖;
3.防治胃炎、胃溃疡:螺旋藻含有叶绿素,对胃黏膜有修复作用;
4.防治肝炎:螺旋藻中的硒能抑制病毒复制,氨基酸能恢复肝细胞的功能;
5.抗癌:螺旋藻中的硒有抗癌作用。
此外,螺旋藻还具有增强免疫、调节血脂、延缓衰老、促进生长发育和抗辐射等功效,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人类21世纪的最佳保健品”。
螺旋藻因其外形呈丝状螺旋体而得名。螺旋藻是一种水生蓝藻,是现存最古老的生物之一,已有几亿年的历史。螺旋藻细胞含光合作用的色素(叶绿素和其他辅助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的生活方式是“自养”的。
研究发现:螺旋藻中蕴含着极其丰富而均衡的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对于防老抗衰,增强机体免疫力,防治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肥胖症有极为显著的作用。
海水螺旋藻——“贵族食品”的普及
据报道,我国海水螺旋藻已大规模养殖成功,打破了“螺旋藻不能在海水中养殖”的断言,取得了世界首创成果。海水螺旋藻营养成分全面、均衡,人体吸收利用率达到90%以上。而原来,螺旋藻只能生长在全世界3个高山淡水湖中,故产量十分稀少,属于供不应求的“贵族食品”。
螺旋藻并非“包治百病”
螺旋藻的食疗作用不是单方面的,而是从不同侧面、不同方向进行调节、修复和治疗的,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是全面调整人体功能,就避免了单纯药物、单方面功能的偏激引起的副作用。公正而言,螺旋藻对防治多种疾病都有一定的作用,是一种很好的保健品,但它不能“包治百病”。
螺旋藻特别适用于以下人群:“亚健康”人群、免疫功能低下者、多种慢性病患者、中年知识分子、身心疲惫的白领阶层及老年人等等。
螺旋藻不可多食
同海水藻类一样,淡水螺旋藻的含碘量也比其他食品高。原因为:藻类几亿年前生长在大海中,几亿年来大自然的进化赋予它有吸收、聚集水中碘的功能,因此大多数藻类属于“高碘食品”。故患有甲状腺功能紊乱(甲亢、甲减)者应慎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日常食物中并不缺碘,所以藻类食品最好别吃太多,以免碘摄入过量对人体产生一定的危害。藻类和鱼类一样,也存在重金属污染问题,特别是十多年来近海污染特别严重,故螺旋藻不宜过量食用。 螺旋藻性寒,脾胃虚寒、习惯性腹泻者慎用。
不要偏信广告宣传
如今的保健品广告,大多有夸大宣传、扩大适应症的嫌疑。螺旋藻曾被广告炒作成“灵丹妙药”,但其实所有螺旋藻产品,其主要成分都是藻类。螺旋藻是属于“食品类”的保健品,不能把它当作治疗药物。
螺旋藻的确有益于健康,但绝不像商家在广告中说的那么玄乎、神奇,只要一服用,就立即会降脂、降压、保胃、保肝、健脑促智。
许多家长相信广告中宣传的“螺旋藻能健脑促智、增强记忆”,故在孩子考试期间,花大钱买高价进口的螺旋藻给孩子服用,幻想出现“奇迹”,结果孩子考试成绩平平,却因为保健品中的某些成分的副作用而出现高度兴奋、多动,夜里睡不着觉,白天昏昏沉沉,腹胀、腹泻,严重损害了身心健康!
其实,人所需要的营养成分大多可在正常的饮食中摄取(如螺旋藻的大部分成分可从海带、紫菜中获取)。若非体弱、年老者,只要平时合理搭配食物,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不偏食、挑食,平衡膳食营养,注重补充海洋产品,大可不必依赖“外来移民”补给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