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轨迹 知耻而后勇
2009-12-10 18:39:24在瑞典斯德哥尔摩附近,有一个美丽的港口耶夫勒,一个名叫斯维德伯格的小男孩就出生在这里。
在城里,有一个普通的小造纸厂。这是小男孩家的祖传产业,父亲是经理。少年斯维德伯格就在造纸厂附近的一所学校里读书。
斯维德柏格的哥哥们都曾在这所学校里读书,他们十分贪玩,学习不用功,又仗着校长是自己家里的亲戚,把老师的劝告、批评统统当作耳边风,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很差。
斯维德伯格是家里最小的男孩,他天资聪颖,十分可爱;他学习非常认真,成绩也不错,校长很喜欢他,希望他能够为家庭挽回一些面子。
然而,事与愿违。第一学期考试结束时,他每门功课都是刚刚及格,成绩甚至比他的哥哥们还差。校长知道后很生气,决定好好批评他一顿,激起他学习的积极性。
一天课间休息时,校长当着众多同学的面,严厉训斥了他。校长用手指着他父亲的造纸厂,毫不留情地对他大声喊:“你看这厂,20年后,它会在你手里倒闭!”可令校长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的一席气话,竟成了斯维德伯格激励自己奋斗一生的巨大动力。
生来就有的一股倔脾气的斯维德伯格听到老校长的严厉训斥,低着头,红着脸一言不发。当晚,他放学回家后,就向父母央求转学,他决心发奋读书,以优异的成绩洗刷自己的耻辱。第二天,他在父亲的陪伴下,转到了斯德哥尔摩上学。
知耻而后勇。很快,斯维德伯格的各门功课都名列前茅。此后,他一直保持着严谨的学习态度,成绩一直出类拔萃,很轻松地考取了名牌大学。
后来,他用能观察到0.2~0.004纳米微粒子的超显微镜研究布朗运动,进一步证实了分子的存在。他还发明了超离心机,第一次测定出蛋白质的分子量。这种高分子化合物分子量测定方法的出现,为深入了解蛋白质及高分子溶液提供了研究手段。
1926年,斯维德伯格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在领奖会上,他精彩的演说不是冠冕堂皇的科学道理,也不是高精尖的科学理论,而是讲老校长训斥他,他知耻而后勇,用优异的成绩洗刷耻辱的故事。他的故事打动了每一个听演讲的人,人们都为他的精神所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