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首页  >  专题  >  科学密探

冬奥AI手语主播亮相,网友:能接住朱广权的段子吗?

来源:中国数字科技馆
  11月24日,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正式亮相。这个形象亲切自然,动作精确、实时转译的主播,将从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始,全年无休,为听力障碍群体做好报道。
  要知道在全球约4.3亿人有中度及以上程度的听力障碍。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中国听障人士有2700万,AI手语主播的出现可以为听障朋友提供手语服务,让他们能够更便捷地获取比赛资讯。
  类似的AI主播其实并不是第一次出现。
  在2020年5月,央视《两会“智”通车》中就出现过一个可以智能对话、语音交互、社交分享于一体的时事AI主播“小智”。
冬奥AI手语主播,央视新闻AI手语主播,2022年北京冬奥会
  今年3月,两会特别节目“C+真探”中数字虚拟小编小C首次亮相成为直播节目的当家主持。
  这些看起来生动的AI主播合成涉及到语音合成、人脸识别、情感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这一连串的技术已是不简单,但相比普通的AI主播,AI手语主播还要突破更多难点。
  AI手语主播需要两个引擎:通过语音识别、自然语言理解等技术驱动的手语翻译引擎和自然动作引擎。意思就是一个负责把文字或语音翻译成手语动作,一个负责进行虚拟驱动,把动作在3D高精度仿真人像身上呈现出来。
  整体工作原理就是通过智能云采语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智能技术,构建出套复杂精确的语言翻译引擎,识别视频中的语音并转化为文字,然后通过自然语言交互处理技术将文字转换为手语内容,再通过虚拟AI人物进行输出。虽然这几行字大致把原理讲清楚了,但想要达成效果难度着实不小。
  手语是一套视觉语言,存在语序、表情和口型呈现等诸多问题。更不用说在表达过程中手势切换的流畅连贯性了。这些问题都要求AI手语主播需要具备较高的手语表达能力和精准连贯的手语呈现能力。
  央视AI手语主播掌握手语词汇规范都来自《国家通用手语词典》标准,并经过长时间的智能学习,才能够为听障人士提供专业、准确的手语解说,满足信息传递的需求。
  自从AI手语主播入职央视,很多网友表示:手语老师有救了,此处应该@朱广权。
AI主播“小智”,AI手语主播工作原理,AI手语主播具备的能力
  对于AI手语主播能不能接住朱广权老师各种押韵的段子?大家着实有点期待。但肯定的是这个冬奥会,AI手语主播的出现用技术跨越声音的障碍,让更多的人可以酣畅淋漓地感受冰雪运动的激情与荣耀,让即使“失去声音的赛场”依旧精彩。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刘兴飞]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11230_1062554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