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姑娘在某快餐店误服消毒液的新闻闯入人们的视线,有关部门也就此案实施了解决办法。那么你知道,误服消毒液的危害有哪些,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采取什么急救措施吗?

1.口服消毒液对身体造成哪些伤害
生活中常用的消毒液大多为酸(碱)性化学制剂,具有较强的侵蚀性,误服原液可致口、咽、食道黏膜损伤,误服大量可引起胃、肠穿孔等严重后果。
不过,就不同消毒液的作用原理而言,具体情况会有些许差别。下面我们分门别类地了解一下。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次氯酸的消毒剂。具有强氧化性,可灭杀多种微生物,属于使用最广泛的一类高效消毒剂,最常见的比如84消毒液,漂白粉等。
这类消毒液都需要用水稀释后使用,且不稳定易分解,使用时务必遵照说明。
误服后主要损害为粘膜的刺激和腐蚀,出现恶心、呕吐、烧心、反酸、腹痛等症状。口服剂量大者可出现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酒精,又称乙醇,65%〜80%的乙醇可杀灭一般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真菌孢子、亲脂病毒,但不能杀灭细菌芽胞,属中效消毒剂。
急性乙醇中毒主要是因为过量饮酒,使用大量乙醇擦浴物理降温也可导致中毒。早期呈醉酒状态,严重者会出现昏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情况,心率缓慢,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碘伏,黄棕色至红棕色透明液体,性质稳定、气味小。
碘伏对皮肤黏膜无明显腐蚀性和刺激性,其稀溶液毒性低,但仍不可误服。
●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具有强氧化能力,可灭活各种微生物、病毒。这类消毒剂包括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二氧化氯和臭氧等,它们的优点是消毒后在物品上不留残余毒性。其中过氧化氢和过氧乙酸消毒剂较为常用。
纯过氧化氢常用其水溶液,又称双氧水,为无色透明液体,微酸性。浓度大于10%的过氧化氢有较强的氧化性和腐蚀性,可引起皮肤、眼、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化学性烧伤。
过氧乙酸又名过乙酸,为无色或淡黄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是一种广谱高效消毒剂,也有有明显刺激性和腐蚀性。
2.误服消毒液之后的应急措施

●首先要保持镇静不慌张,现进行简易的急救处理,了解误服剂量,准备好误服产品的资料,及时到医院就诊 。
●不同种类的消毒液的应急处理方式也不同。
●含氯消毒剂,如若口服的剂量小,浓度低,可立即口服100ml-200ml的牛奶、蛋清和氢氧化铝凝剂;浓度高、剂量大者,可考虑谨慎洗胃,不主张催吐和使用酸碱中和剂。
●轻度酒精中毒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重度中毒应立即就医。
●碘伏误服后应服用淀粉溶液或游离碘。
●过氧化物类,均是酸性,低浓度仍有一定腐蚀性,但由于性质不稳定,误服后对身体伤害不大,可多喝水或豆浆来稀释浓度,情况严重者应及时就医处理。
3.消毒水的使用还要注意哪些方面
消毒液除专门用于皮肤或伤口杀菌消炎的种类外,有些种类在使用中还要注意避免吸入或是溅入眼中等突发情况。
含氯消毒液
●吸入、溅入眼中和皮肤接触均可造成损伤。
●吸入后可出现明显呼吸道刺激症状,如咳嗽、气短、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发生化学性支气管炎、化学性肺炎,甚至化学性肺水肿。
●溅入眼睛会对角膜、结膜产生灼伤作用,出现疼痛、畏光、流泪等。
●皮肤接触后可出现皮肤局部水疱、红肿、皮疹等接触性皮炎表现。
处理原则:
●吸入中毒:立即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处,如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刺激症状,应及时就医。
●眼或皮肤污染:眼睛溅入含氯消毒剂后,应立即使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持续冲洗15分钟以上。皮肤沾染后,可使用大量清水彻底清洗。
过氧化物
●可能引起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黏膜接触中毒。
●过氧化氢溅入眼内可用清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引起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时,应立即脱离现场,对症处理。
●过氧乙酸轻度中毒一般无须特殊治疗,立即脱离现场,急性重度中毒时应立即就医。
如今家家户户都备有各种消毒用品,这些消毒用品的使用还是要多加小心,无论危险性大小,都是化学试剂,尤其要格外提防儿童误服误触等危险的发生。才能真正做到正确使用,安全消毒。
审核专家:甘强,北京理工大学讲师,应用化学博士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刘兴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