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就要立冬了,天气越来越冷,但火热的双十一却“大战在即”,你是不是也跟小编一样,边冻得瑟瑟发抖,边赶紧往购物车里塞了几件羽绒服呢?
然而不看不知道,一看羽绒服的价格,心里顿时凉了半截,最近小编了解到,现在羽绒服普遍涨价,以某著名品牌为例,去年秋季羽绒服的平均售价在700-800元之间,而今年已经达到了1100-1200元……价格这么贵,小编可要好好挑挑了,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学学怎么挑选羽绒服吧!
◆羽绒服的保暖秘籍是?
羽绒服之所以保暖,是因为其中填充了大量羽绒。
羽绒是保暖性能最佳的天然保暖材料,由羽(毛)和绒(朵)两部分构成,羽绒的绒朵结构呈星朵状,绒核小,绒丝细长,绒丝呈鱼鳞状、上有数不清的微小孔隙、纤维截面为圆形中空,因此,在羽绒绒朵和羽绒纤维内部均含有大量静止空气,由于空气的导热很差,静止的空气不容易带走热量,因而形成了羽绒良好的保暖性。
◆如何快速判断羽绒服质量,看标签!
这是一张典型的羽绒服标签,主要涉及填充物、含绒量、充绒量、面料四个指标,下面就让小编给大家介绍下每个指标都代表什么吧!
*填充物——羽绒服的内在美~
羽绒服的填充物自然是羽绒,羽绒的质量本身有优劣,绒朵大小,绒毛长短都是判断质量优劣的标准,绒朵越大,绒毛越长,羽绒质量越好。通常来说,羽绒的质量白鹅绒>灰鹅绒>白鸭绒>灰鸭绒。
白鸭绒最为常用,经济又实惠。
鹅绒绒朵大,绒毛较长,中空度高,蓬松性好,回弹性优异,因而保暖性更强。
*含绒量——看比例!
含绒量经常与充绒量弄混,含绒量并不是羽绒服中含有多少羽绒,而是评判羽绒质量优劣的另一个指标。
羽绒由羽(毛)和绒(朵)构成,绒朵本身占羽绒的比重越大,含绒量也就越高。
通常来说,含绒量达到85%以上,才能算是一件质量优良的羽绒服。
要判断羽绒服的含绒量,除了看标签数据,还可以亲自通过手感判断,含绒量高的制品,羽梗较少,摸起来柔软细腻,还可以通过挤压,看其是否能恢复原状,含绒量越高的制品恢复原状的能力越强。
*充绒量——看重量!
充绒量,顾名思义,就是羽绒服中填充了多少羽绒。虽然一般意义上讲,填充羽绒越多保暖性越好,但对于一定款式和一定内胆体积的羽绒服装,存在一个最佳充绒量,此时羽绒服的隔热值达到最大,再多填充反而会使保暖性下降。
*面料——看外在!
羽绒服面料更新换代很快,防皱、防水等高科技面料已成为国际流行趋势。除常规面料如尼丝纺、牛津纺、春亚纺等外,功能优异的流行面料也日渐受宠。
纯棉 PU 涂层具有柔滑、细腻、手感紧密、透气性好、易吸汗等特点。
PTFE 面料具有极强的防水、防雪、保湿、透气、导湿等性能。
纯棉pu涂层
PTFE 面料
◆了解了知识,那在羽绒服挑选中有可能遇到哪些陷阱呢?
*越大牌、越贵的羽绒服越好
错!
价格是消费主义最可耻的陷阱,小编上面已经科普了这么多,就是为了告诉大家,挑选羽绒服有门道,不可以迷信品牌和价格,而且在同等价位的羽绒服里,也可以通过上面的小知识挑到更好的~
*羽绒服越厚重越暖和
错!
羽绒服越厚重,意味着充绒量越多,然而,国际上,比充绒量更重要的保暖指标是“蓬松度”,因为羽绒服的保暖机制是靠储存空气阻隔热量散失,所以羽绒越蓬松,储存的空气越多,也就越保暖,蓬松度差的羽绒服,即便再厚重也不能起到保暖的作用。
所以~挑选羽绒服不能只看“眼缘”,以视觉上的薄厚来判断羽绒服是否保暖,更要拿“手感”,拍一拍捏一捏,挑选一款蓬松舒适的羽绒服!
*羽绒服越软越好
错!
上文提到,判断羽绒服质量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含绒量,含绒量越高的羽绒服质量越好,摸起来也更柔软。然而,有些无良商家正是摸清了消费者一知半解的心理,将下脚料、蓬松棉、羽毛等打碎填充在羽绒服中,以次充好,这样的羽绒服也摸不到羽毛梗而很柔软,却已经是劣质羽绒服了。
◆羽绒服——升级升级再升级
羽绒服作为大家广泛穿着的保暖服装,其缺点也是众所周知的,那就是羽绒服怕水,不易清洗。
针对这种情况,各大厂家也在快马加鞭,研发更加实用耐用的产品。
为应对羽绒服怕水的问题,新技术“抗水羽绒”应运而生,抗水羽绒的原理是在羽绒中加入聚合物,使羽绒表面包覆抗水物质,就如同在羽绒表面加上了一层防泼水膜,使之具备抗水的能力。
抗水羽绒
另外,还有“纳米·抗菌羽绒服”,面料是经过纳米材料改性处理后研制开发的多功能复合面料,透气透湿、强力牢度、色泽鲜艳、手感细腻,而其中填充的羽绒,则是将抗菌的纳米银材料掺入羽绒纤维中,使羽绒具有抗菌、除臭等功能。
最近,还有团队研发出了“碳纳米管羽绒服”,采用了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研发的石墨烯-碳纳米管薄膜材料,不但能水洗,还可以充电发热,四档调温。
碳纳米管羽绒服
看了小编的精心科普,不知道各位读者对羽绒服的挑选是不是更加有把握了呢?
这个双十一,祝大家都能挑到心仪的冬季美衣哦!
审稿专家:中科院物理所副研究员 罗会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