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61222_450613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科技知道

“速成鸭”全靠打激素才长得那么快?

  近日,无锡新闻综合频道对街头廉价烤鸭的调查在微信上被到处转发,其中提到的鸭子生长速度过快、长期注射激素等问题,再度引起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关注。

  肉鸡肉鸭之所以现在能够“速成”,完全是科学进步的结果。“打激素”其实是以讹传讹的说法,既不合法,对养殖户来说也不合算,公众不用过于担心。

  几年前,“速成鸡”就曾引起过轩然大波,如今,“速成鸭”又成为热议的话题。“速成鸭40天长3斤你还敢吃吗”“揭秘‘速成鸭’养殖过程,一个月出栏”,看到这样的新闻报道,通常会对鸭子这么快的生长速度产生疑问,怀疑是用了什么“特殊”手段。不过,如果了解目前全球商品家禽的生长性能,就能明白“速成鸡”“速成鸭”现象不足为奇。

  阿肯色大学农业学部的一篇研究文章《Hormones in Our Poultry: Is It for Real? 》,梳理了1925年以来肉鸡的生长速率,最早的时候肉鸡出栏需要16周,到了2010年只需要6周。同样,肉鸭的生长速率也在提高,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吴艳博士对商品肉鸭养殖技术的分析中提到,现在的商品肉鸭长得“又快又好”,不仅生长速度快,生长周期短,整个饲养周期一般为43~56天。可以说肉鸡肉鸭等商品禽类“速成”,已经是行业内的常识,只不过因为信息不对称,大多数消费者认为这不可能。

  肉鸡肉鸭之所以现在能够“速成”,离不开科学家们不懈的努力。阿肯色大学农业学部那篇文章提到,“自60年代后,世界各地多个机构的科学家们对禽类进行了仔细的遗传学研究,同时研究它们生长的营养、环境和健康需要,才有了现在集约高效的养殖方式。”

  而“打激素”其实是以讹传讹的说法,这种说法在其他国家也很常见,被命名为“激素神话”。国际家禽协会专门撰文,列举了多条证据来证明“激素神话”不可能成为现实。第一,添加激素在大多数国家都是明令禁止的,我们国家的规定亦如此,《兽药管理条例》第四十一条规定“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添加激素类药品”;第二,“打激素”反而会增加养殖成本;第三,研究表明,激素本身对家禽生长是无效的,国内也有学者持这样的看法,中国农科院畜牧兽医所动物饲养与标准化研究室主任张宏福称,“激素的成本不仅高,技术要求复杂,而众多实验数据表明,添加使用激素对于促进鸡肉生长其实并无效果,还会增加肉鸡患心脏疾病、腹水等疾病的风险,增加死亡率。”因此,打激素既不合法,对养殖户来说也不合算,“激素神话”也只是一个神话而已。

  今年1月份,山东卫视公共频道《真相力量》栏目,曾对“速成鸭”问题进行调查,节目中虽然也有对“速成鸭”的污名化,但不同于无锡新闻综合“打激素”的说法,调查记者通过走访,发现了养殖户滥用抗生素的问题。使用抗生素类药物,对提高肉鸭肉鸡的生长速度无任何帮助,只是为了抗病,保证家禽在养殖期内能够“健康”。调查发现,按照规定,肉鸡肉鸭在上市前需要有几天的“休药期”(时间长短由药物种类决定),但是一些养殖户滥用抗生素,不设置停药期,而上市后该有的药残检验检疫又不到位。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谈及“速生鸡事件”时曾说,“白羽鸡 45 天出栏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这是科学进步的结果。但是用抗生素的事情对不对呢?合理用药是正常的,关键的问题是要科学用药,遵守用药量、休药期等规定。”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烤鸭廉价与鸭子是不是速成没有关系,更可能与原料质量、加工工艺有关。同样是“速成鸭”,来源鱼龙混杂,不排除一些不良商家在购进“白条鸭”时,买的就是较廉价的产品,并且采用的是最廉价的加工方式。

  所以,鸭子长得快根本不用担心,“速成鸭”靠激素催长的说法不靠谱。

  (来源:《科技生活》周刊)

本文来自:《科技生活》周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皮皮鲁要相信]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19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61222_450613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