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20161219_450500_taonews.html
专题
首页  >  专题  >  科技知道

经纸巾搅拌“神奇”褪色!美年达色素超标?

  倒一杯橙色的果味碳酸饮料,然后用筷子夹张纸巾,在杯子里快速搅拌,不一会儿,但见纸巾黄了,饮料透明了,美年达眼睁睁变成了“雪碧”!这是近日在网上疯转的一个视频。一时间,美年达“色素超标”引起了网友的讨论和恐慌。这是真的吗?
  文/朱毅(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副教授)

  为什么会出现视频中的这种情况呢?先说这魔术纸巾,只有水中耐破的面巾方可担此重任。 

  卫生间用的厕纸那是上不了这个场子的。厕所手纸要在果汁里这么强力搅拌,早就搅成一杯果粒橙了。因为面巾纸要求一定的湿韧强度,而厕纸如果湿韧起来,遇水不破,就可能会堵塞下水道。

  面巾纸的本质就是纸,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半纤维素,吸附作用好,表面积大,因此色素分子就会被面巾纸牢牢吸住。只是这纸巾,并不像有些人想的那么势利眼,对人工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都一视同仁,照吸不误,弄杯鲜榨橘子汁,一样可以变透明。

  中学生物实验课上,用滤纸层析分离叶绿素的实验,就是利用了不同色素分子在滤纸上的不同吸附性。那些叶绿素a、叶绿素b、叶黄素、胡萝卜素,都是如假包换的,百分之百植物本身就有的纯天然色素,可是咱们不也都眼见为实,确实被纸的纤维素吸附了的?

  现在清楚了一点,面巾吸收果味碳酸饮料中的橙黄色素,并不能说明里面的色素是人造的还是天然的,这视频实验讲的故事实在太老套。

  还要清楚一点,面巾吸附色素的实验,并不能确定添加色素的量。色素允许的最大使用量,每千克就0.1克,这个视频实验如此之粗放随意,就算借来孙悟空的火眼金睛,单从这面巾纸,也绝对看不出饮料里的色素,到底是大于千分之零点一,还是小于千分之零点一,还是等于千分之零点一。当真能看出来,天平和色谱不都得下岗了?另外,即使是化学合成的人造色素,只要是允许用于饮料的,质量合格的,并且在规定剂量范围内,普通人群是可以放心喝的,不用担心肠子变彩色,更不用焦虑致癌致畸致突变。

  再说了,这类主要用香精加色素调配出来的碳酸饮料,人家并没标榜自己是百分百纯果汁,在标签上老老实实写得很清楚:日落黄、柠檬黄。看了这视频就不敢喝饮料的,那是想多了。不过如果当真看了这视频,说不喝就不喝了,从健康的角度说,这个没故事的视频还真是做了件大好事,不喝,那是做对了。

  那倒不是因为害怕这色素,而是不喜欢碳酸饮料的种种不好,不待见饮料里至少10%的糖分,就算换成甜味剂,还是照胖不误的,牙齿也照样会被酸侵蚀,定是比不上白开水的价廉和物美。还有极少数人,可能对柠檬黄、日落黄过敏,避而远之是上策。没必要少量多次来适应着脱敏了,毕竟这色素,只是取悦眼睛,并没有其他工艺必要性。

  对于儿童,建议按照预防原则,尽量远离人工合成色素。虽然目前科学界普遍认为,人工合成色素的合理使用,不会给儿童带来健康风险。但偶尔会有一些研究,指出人工合成色素,或许会对孩子健康生长有消极影响,比如智商下降、多动等等。姑且信之,也不为过。

  总而言之,纸巾让饮料褪色天经地义,不必大惊小怪,既不能定性是人工还是天然,也不能定量是否超标;普通人群没必要杞人忧色素;过敏人群和儿童,远离人工合成色素为好;有颜色的没颜色的饮料,都不如白开水。(来源:《科技生活》周刊)

本文来自:《科技生活》周刊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北京科技报_1]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19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61219_450500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