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头发粗不代表更坚韧?

 
图中展示了当人类毛发发生断裂时皮质层中的蛋白质纤维分层情况,表明其断裂模式为剪切断裂 图片来源:Wen Yang
研究人员通过多种不同哺乳动物进行了关于毛发强度的研究,他们发现,尽管大象的毛发直径达到人类毛发的四倍,强度却只有人类毛发的一半。研究表明,由于毛发的断裂模式不同,细毛发比粗毛发更强韧。这一结果发表在《物质》(Matter)杂志上。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杨文(Wen Yang),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纳米工程的研究员,她表示:“我们对这个结果感到非常惊讶。从直觉出发,我们会认为粗的毛发更强韧。自然界中的物质经过了数千年的进化,已经发展到了非常成熟的状态。我们希望向大自然学习,开发出具有类似性能的合成产品。”
之前的研究中表明,在调整密度后,人类毛发的强度可与钢铁媲美,这要归功于它的分层结构:人类的毛发由一层角质层包裹着内部的皮质层组成。皮质层由化学键相连的众多细小纤维组成,而每根纤维,由更加细小的纤维丝组成。这一结构特点,使由蛋白质组成的毛发具有抵抗变形的能力。

图片来源:Pixabay
杨和她的团队,包括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的迈耶斯(Meyers)团队和里奇(Ritchie)团队的研究人员们,都很好奇其它动物的毛发,是否也具有相似的特征。他们收集了8种不同哺乳动物的毛发样本,分别来自于人类、熊、野猪、马、水豚、西貒(美洲的一种野猪)、长颈鹿和大象。这些毛发的粗细各不相同:人类毛发的直径只有80μm,而大象和长颈鹿毛发的直径超过350μm。
研究人员将每根毛发绑在特定的机器上,这一机器会逐渐将毛发拉伸直至断裂。令他们惊讶的是,与较粗的毛发相比,较细的毛发能够承受更大的拉力。这一规律也适用于同一物种间的不同毛发。例如,来自儿童的较细的毛发比来自成人的较粗的毛发更强韧。
研究团队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断裂的毛发的研究,发现大多数毛发,虽然结构相似,但断裂模式不尽相同。当发生断裂时,直径大于200μm的毛发,例如野猪、长颈鹿和大象的毛发,倾向于正常的断裂模式(脆性断裂),类似于香蕉从中间断开那样裂开;而直径小于200μm的毛发,如人类、马和熊的毛发,则为剪切断裂模式。剪切断裂是不均匀的,类似于树枝在暴风雨中被折断一样。不同毛发中的结构元素相互作用方式的不同,造成了不同的断裂模式。
杨文说道:“剪切断裂是指由于压力作用,在材料内部形成锯齿形的小裂缝。这些裂缝会继续延伸,而对于一些生物材料来说,在小裂缝最终汇集成大裂缝之前,材料不会完全断裂。如果一种材料会发生剪切断裂,这意味着它可以承受住更大的拉力,因此会比发生正常断裂的材料更加坚韧。”

图片来源:Pixabay
该论文的共同作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罗伯特·里奇(Robert Ritchie)指出:“粗的材料比细的材料更脆弱的概念并不罕见,我们在研究金属线材等脆性材料时就发现了这一现象。这实际上是一个概率问题,材料越大,缺陷出现的可能性就越高。虽然在毛发中发现这种规律有点令人惊讶,因为它不属于脆性材料,但我们认为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相同的。”
研究人员相信他们的发现可以帮助科学家们设计出更好的合成材料。但杨文也表示,现下团队仿生材料的制造,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创造出像毛发一样精细,拥有复杂层次结构的材料。
杨文认为:“我们在合成材料的过程中面临着众多挑战,很多难题还未攻克:从如何制造极其微小的材料,到如何复制天然毛发中每层之间的连接方式。但如果我们能最终创造出像毛发那样有层次结构的金属,就可以得到非常坚韧的材料,将来可以用作救生绳和建筑材料。”
翻译:页一
审校/编辑:李光昭
引进来源:Cell Press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10720_1052007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