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展示了3D打印出来的螺旋二十四面体,里面用到的正是明亮的SMILES材料。图片来源:Amar Flood
一篇发表在《化学》(Chem)期刊上的研究报告说,研究人员将带正电荷的荧光染料配制成一类新型材料,名为小分子离子隔离晶格(small-molecule ionic isolation lattices,简称SMILES),制成的化合物光芒灿烂,可无缝转化为固体结晶态。该成果进一步克服了研发荧光固体材料长久以来一直面对的障碍,制造出迄今为止最明亮的荧光材料。
“这些材料有潜力应用于要求使用明亮的荧光,或者要求光学特性设计的任何技术,包括太阳能收集、生物成像和激光器等。”Amar Flood讲道,他是印第安纳大学(Indiana University)的化学家,与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的Bo Laursen同为该研究的资深合作者。
“除此之外,(该材料)还有其他有趣的应用价值,包括向上转换光以捕获太阳能电池中更多的太阳能光谱,用于信息存储和光致变色玻璃的光切换材料,还可用于3D显示技术的圆偏振发光。”Flood补充道。

图片来源:Pixabay
尽管目前可用到的不同荧光染料数目超过10万种,但是,几乎没有一种能够以可预测的方式混合匹配,以创造出固体光学材料。染料在转化成固态时会经历“淬灭”(quenching),这一过程是由它们紧密排列时的行为导致的,会降低自身荧光的强度,产生一种更加柔和的光。
“当染料紧密排列在固体中时,会发生淬灭和染料耦合问题,”Flood解释说,“染料就会相互接触。这就好像坐在一起听故事的小孩子,他们相互干扰,不再表现出个体行为。”

图片来源:Pixabay
为了克服这一问题,Flood和同事们将彩色染料与氰星(cyanostar)的无色溶液混合在一起,氰星是一种星形大环分子,可防止荧光分子在混合材料固化过程中相互作用,从而保持各自完整的光学特性。随着混合物变成固体,SMILES由此形成,接下来,研究人员使其生长成晶体,再经历沉淀变成干粉,最后纺成薄膜或者直接掺入聚合物中。由于氰星大分子环形成了能够生成晶格状纵横交错排列的构建块,研究人员就很容易地将染料插入晶格中,无须进一步的调整,结构将表现出自己的色彩和外观。
尽管先前的研究早已研发出使用大环分子隔离染料的方法,但那是依靠有色大分子来完成的。Flood和同事发现,无色大环分子才是关键。
“一些人认为,无色大环分子没有吸引力,但它们能够让隔离晶格充分展现出染料明亮的荧光色,且不受大环分子色彩的影响。”
接下来,研究人员计划探查新技术产生的荧光材料特性,以便将来染料制造商能够使用这种材料,实现在不同领域内的全面应用潜力。
“这些材料是全新的,所以我们不知道它们的哪些固有特性能够提供更加高级的功能。”Flood说,“我们也不知道材料的局限性。所以,我们将会从基础上理解它们的运作机制,提供稳健的设计规则,创造全新特性。在将材料交到其他人手上之前,这些工作非常关键,我们希望展开众包研究,和其他人一起努力探索。”
翻译:阿金
审校:戚译引
引进来源:Cell Press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