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研究发现克罗恩病相关细菌的“致命弱点”

图片来源:CC0公共域
威尔康奈尔医学院和纽约-长老会医院的研究人员发现,一种能引发肠道炎症的肠道细菌的“致命弱点”有可能催生更加精确的疗法,帮助解决克罗恩病的治疗难题。
研究结果发表在最近的《细胞宿主与微生物》(Cell Host and Microbe),研究人员表明,克罗恩病患者的一种能引发小肠炎症的肠道细菌(黏附-侵袭性大肠埃希菌,adherent-invasive Escherichia coli AIEC)含量过高。他们的实验揭示,细菌产生的代谢产物与肠壁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激起炎症反应。在克罗恩病的小鼠模型上,减少细菌的营养供给或削弱反应的关键酶都能减轻肠道炎症,干扰产物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
论文的高级作者、胃肠病学与肝病学系的医学副教授、威尔康奈尔医学院与纽约-长老会/威尔康奈尔医学中心的炎症性肠病Jill Roberts中心主任Randy Longman博士表示:“研究揭示了细菌的弱点,为治疗提供了靶点。”

图片来源:Pixabay
为了找出“致命弱点”,Longman博士和他的同事,与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Ellen Scherl博士和Chun-Jun Guo、纪念Sloan Kettering中心的Gretchen Diehl博士、威尔康奈尔医学院Ithaca校区的Kenneth Simpson博士一起,瞄准了AIEC细菌转化糖类发酵副产物的途径,细菌能通过该途径在肠道中生长。最特别的是,AIEC细菌使用了1,2-丙二醇,后者是岩藻糖分解途径的副产物且存在于肠壁。AIEC细菌代谢丙二醇的同时产生了丙酸,研究发现,丙酸能与肠壁中名为单核巨噬细胞的免疫细胞相互作用,由此引发炎症级联反应。
接下来,研究人员对AIEC细菌进行基因工程改造,去除了反应的关键酶,即丙二醇脱氢酶。失去丙二醇脱氢酶后,细菌并未引发克罗恩病模型小鼠的炎症级联反应。减少可用的岩藻糖供应也能减轻小鼠肠道的炎症。
研究的共同作者、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炎症性肠病Jill Roberts研究院胃肠病学与肝病学系的博士后Monica Viladomiu说:“改变单一类型细菌的一条代谢途径,可能对肠道炎症产生巨大的影响。” Maeva Metz是威尔康奈尔医学研究生院医学科学的博士候选人,工作于Longman博士的实验室,也是论文的共同作者。

图片来源:Pixabay
研究发现可催生更好的疗法,帮助治疗克罗恩病:一种在世界上影响超过400万人的炎症性肠病。目前,克罗恩病患者常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而抗生素能够同时杀死有益和有害的细菌,还会产生不良反应。不过,基于Longman博士和同事发现的炎症级联反应,开发精准靶向疗法,能够减轻炎症反应,保护有益的细菌。
炎症性肠病Jill Roberts研究院的成员Longman博士说:“如果能开发一种小分子药物,抑制丙二醇脱氢酶的活性,或者改变饮食来减少岩藻糖供应,就有可能减轻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炎症反应,减少副作用。”
研究团队下一步是测试潜在的疗法。他们还计划研究岩藻糖基转移酶2的潜在作用,保护肠道,对抗炎症级联反应。Longman博士解释说,许多克罗恩病的患者拥有突变的岩藻糖基转移酶2编码基因,导致出现酶功能异常。
Longman博士说:“从临床角度来看,那是非常有趣的,因为这有可能帮助我们对人群分层,找出对应的更有效的干预手段。”
翻译:陈振翀
审校:巢栩嘉
引进来源:威尔康奈尔医学院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10219_1042658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