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Unsplash
由英国雷丁大学(University of Reading)研究人员带领的一支国际科学家团队,首次从大脑尺寸的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在局部地区中,不同种类的陆生生物,如老鼠、猴子、袋鼠和狐狸的种群密度如此不同,甚至类似物种的种群密度也有极大差异。
在这项发表在《动物生态学杂志》(Journal of Animal Ecology)上的论文中,团队检测了656种不会飞行的陆栖哺乳动物大脑体积、身体重量、饮食和种群密度之间的关系。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动物的身体大小和饮食习惯会影响种群密度,但科学家对于大脑尺寸的影响观点不一。一些研究者认为大脑更大会增加局部地区的种群密度,让生物探索新资源,而另一些研究者觉得由于大脑更大的物种需要额外资源,它们的种群密度会更低。
这项新研究则发现,拥有大脑更大、饮食习惯更专门化的体型偏大的哺乳动物的地区性物种丰度更低。这一趋势在灵长类和食肉哺乳动物中尤为显著,但在啮齿类和有袋类动物中则不那么显著。

图片来源:Unsplash
研究的案例包括地中海猕猴(Macaca sylvanus,也被称为巴巴利猕猴),这是一个在英属直布罗陀(Gibraltar)发现的猴子物种。它们的平均体重为11千克,大脑重量为95克,而种群的平均密度是每平方千米36只。这一种群密度几乎是合趾猿(Symphalangus syndactylus,属长臂猿科)密度的3倍。两者平均体重相同,但合趾猿大脑更重,高达123克。合趾猿的平均种群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只。
Manuela González-Suárez 博士是雷丁大学生态建模专业的助理教授,她领导了这项研究。她表示:“虽然大脑更大和更聪明相关,但我们也发现,哺乳动物更大的大脑实际上给它们成为某一地区内数量最多的生物拖了后腿。这可能因为更大的大脑需要更多的食物和其他资源,因此需要更大的空间来维持自己的生存。”

图片来源:Pixabay
“理解在不同地区内哪些动物数量更多,对展开保护工作非常重要。低密度物种更容易灭绝,而更高的种群密度会增加动物暴露于一些威胁的几率,比如公路。”
“大脑尺寸不是影响哺乳动物种群密度的唯一因素。不同环境拥有不同程度的稳定性和竞争物种,这些因素也会对种群密度造成影响。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在不同环境中大脑尺寸的影响如何变化。”
“这条规则也有一些例外。比如说,人类显然利用了自己的高级智慧,通过农业和食品生产,克服了资源限制问题。我们能够从世界各地进口食物,理论上我们能够密集地生活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其他一些聪明的物种也许也能够部分克服这些限制。”
翻译:阿金
审校:李姗珊
引进来源:英国雷丁大学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