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Pixabay
人人都有秘密。保守秘密有时会让人精疲力竭,但个中原因可能并不像大多数研究者长期认为的那样。一项新的研究不仅重新定义了“秘密”这个概念,而且还用一种全新的方式解释了其与抑郁、焦虑及负面健康状态的关系。新研究将“秘密”定义为:想要隐藏某种信息的意图,不管你最终有没有将这种意图付诸行动。这会使我们觉得自己不真诚,从而伤害到自己,即使独处时也是如此。

图片来源:Pixabay
近期,《人格与社会心理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美国哥伦比亚商学院心理学家迈克尔·斯莱皮恩(Michael Slepian)及同事的研究成果。在6项不同的研究中,他们通过网络调查了1200位美国网民,同时还有312位在纽约市中央公园野餐的市民。调查内容包括38种人们最常保密的行为或身份特质。其中5项研究结果显示,被调查者平均每人拥有13种秘密(其中5种是只有自己知道的秘密)。最常见的秘密包括出轨意向(在恋爱或婚姻关系中想要与其他人发生浪漫关系)、渴望恋爱(单身状态时)以及与性有关的行为(包括消费色情制品、性幻想等)。他们在论文中将最常见的秘密用图表的形式形象地表现出来,想要获取更完整的数据,可以浏览网址。

图片来源:Pixabay
被调查者表示,与他人交谈时,他们会主动隐瞒自己的秘密,但在一个人的时候,却会更频繁地回想这些秘密(频率大概是隐瞒次数的两倍)。而回想得越频繁,他们越会说这种状态有损于自己的健康。令人吃惊的是,主动隐瞒这一行为本身却不会对健康造成任何不良影响——这与研究者长期以来的想法是相悖的。另外4项在线上进行并以夫妻为受试者的同类研究,也报告了类似的结果。
斯莱皮恩建议,如果你有不得不隐瞒的秘密,那么你应该练习正念(mindfulness)或通过匿名在网络论坛中寻求帮助,来避免沉湎于此对身心造成的伤害。
撰文:马修·赫特森(Matthew Hutson)
翻译:宋娅
文章来源:环球科学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