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Johan Jarnestad/The Royal Swedish Academy of Sciences
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发展出CRSIPR编辑技术的埃马纽埃尔·沙尔庞捷(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詹妮弗·杜德纳(Jennifer Doudna)。这时,很多读者会想起另一个名字:张锋。在这一领域,张锋也做出了杰出贡献,他是第一个将CRISPR应用在真核细胞上的科学家。
其实在2016年,科学界的另一项大奖——沃伦·阿尔珀特奖就授予了对理解CRISPR的细菌防御系统及其在基因编辑方面的革命性发现做出重要杰出贡献的五位科学家,他们分别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的鲁道夫·巴郎格(Rodolphe Barrangou)、法国杜邦公司的菲利普·霍瓦特(Philippe Horvath)、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的维吉尼泽斯·斯克尼斯(VirginijusSiksnys),以及杜德纳和沙尔庞捷。有意见认为这次颁奖将理解生物学原理与发明应用生物学技术分开了,张锋和乔治·丘奇因此不在五人中。
在过去近几年的时间里,CRISPR受到舆论关注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专利之争:张锋所在的麻省理工学院和博德研究所与杜德纳所在的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CRISPR相关专利的归属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执。这里,我们为读者梳理了相关情况。

DNA双螺旋
2012 年 6 月 28 日,加利福尼亚大学的杜德纳和当时就职于瑞典于默奥大学(Umeå University)的沙尔庞捷在《科学》上发表相关论文,证明 CRISPR 技术能够应用于质粒(一种较简单的 DNA 分子)。随后她们立即提出了相关专利申请。
博德研究所的张锋团队紧随其后,在几个月后提交了专利申请,并付费进行快速评审,于 2014 年 4 月获得了在真核生物细胞内应用 CRISPR 技术的专利,包括动物和人类的细胞。张锋团队的论文于 2013 年 1 月 3 日在《科学》在线发表,比杜德纳团队的同类实验早了几个月。
到 2015 年 4 月,加利福尼亚大学向美国专利商标局提出请愿,指出博德研究所的专利内容与该大学更早申请的专利内容相同。这一请愿最终被驳回:2017 年 2 月,美国专利商标局判定两项专利内容不同,互不冲突(事件回顾)。到 2018 年 9 月 10 日,美国联邦巡回上诉法院(US Court of Appeals for the Federal Circuit)重新审理案件,并维持专利商标局的判决。
今年 9 月 10 日,美国专利审查与上诉委员会(PTAB)裁定,来自麻省理工学院博德研究所(Broad Institute)的张锋团队在真核细胞中使用 CRISPR 技术具有专利优先权,该专利可能应用于实验室培养人体细胞甚至人类受试者上,具有可观的应用前景。但同时,该裁定还指出,加州大学团队在 CRISPR 的核心使用技术上也可能获得专利权。

图片来源:Pixabay
以杜德纳和沙尔庞捷为首的加州大学和维也纳大学研究团队(被称为 CVC 团队),与张锋为首的博德研究所团队的专利之争持续已久,此前 PTAB 曾判定 CRISPR 在真核细胞中的应用和在其他领域中的使用分属两种不同专利,但 CVC 对此结果不服,向 PTAB 提起上诉。CVC 团队关于细菌中提取 CRISPR 能够切割目标 DNA 的证据发表于 2012 年 6 月,专利委员会认为,虽然这比张锋团队文章的发表时间提前了七个月,但在 CVC 团队的论文中并没有提及 CRISPR 在真核细胞中的应用。
不过,该委员会也表示,加州大学研究团队在 CRISPR 中重要工具的发现上先人一步。CRISPR 通常包括 Cas9(DNA 切割酶)及能将其指引至特定 DNA 序列的向导分子。张锋团队起初使用的向导分子由两个 RNA 分子组成,而 CVC 团队使用了一个 RNA 分子——单 RNA 向导分子如今是该领域的标准工具。
目前,CVC 团队及博德研究所对于该裁决均做出公开声明,都认为未来的最终裁决结果将对自己有利。博德研究所还指出,目前对于整个领域最重要的事情是尽快取得共识,并将 CRISPR 技术应用于解决当今实际问题上。
文章来源:环球科学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