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海藻寻踪

 

海藻标本能解释沙丁鱼的繁盛和衰退过程

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加利福尼亚州沿线的海岸挤满了沙丁鱼。但是到1945年,一切突然发生了改变。在接下来的几个季度中,沙丁鱼的平均捕捞量从234000吨下降到了24000吨。相关的渔业也完蛋了。

随后,科学家在几十年间一直都在猜测造成这次剧变的原因,但是他们一直缺乏相关数据,无法验证自己的假设。如今,科学家终于找到了一个很显著的因素:海洋上涌循环。这个概念认为,在美国西海岸的海洋中,海底深处富含营养的水体上涌,抵达海面表层缺乏营养的水体中,为这里补充了丰富的食物来源。而发现这个因素的关键就在于植物标本馆,这里储存了来自美国各地的海藻标本。

图片来源:Pixabay

蒙特雷湾水族馆的首席科学家凯尔·范豪腾(Kyle Van Houtan,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说:“植物一直都静静地待在那里,记录着海洋当时的状态。如果我们能分析来自各大自然类博物馆的标本,就能从这些植物的组织中反推当时的生态环境。”相关论文于今年6月发表于《英国皇家学会会刊B》(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范豪腾和很多科学家都曾提出,上涌过程在沙丁鱼的繁盛和衰退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1946年以后,科学家才开始监测这个过程。范豪腾意识到,很多博物馆中保存了比这个时间节点更古老的海藻标本,它们或许能填补这个空白。这个过程就像科学家利用冰芯恢复古代二氧化碳水平一样,即便科学家还没开始收集二氧化碳,也能反推出很早以前的数据。

图片来源:Pixabay

要开展这项研究,还需要知道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在蒙特雷湾的深部水体中,氮的一种同位素含量更高。这种同位素比常规的氮多了一个中子,因此也更重。随后,科学家分析了现在的海藻。他们发现,当海藻中氮的这种同位素增加时,确实伴随着海洋上涌的过程。在此基础上,科学家分析了在1878年以来,收集自蒙特雷湾的70多份红藻样本。结果显示,上涌现象呈现出逐渐增强然后突然减弱的趋势,这与当时沙丁鱼数量逐步增加和迅速衰减的趋势一致。范豪腾表示:“上涌的衰退和沙丁鱼数量的衰退,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性。”

洛伦·麦克莱纳奇(Loren McClenachan,并未参与这项研究)是美国科尔比学院的海洋生态学家,她表示:“这项研究非常棒,用一种极具创意的方法研究了过往历史中的生态学。在全世界范围内,还有成千上万的类似标本。如果都用这种方法深入研究,或许会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在长尺度上的海洋变化。”

撰文:蕾切尔·努维尔(Rachel Nuwer)

翻译:杜永航

文章来源:环球科学

 

本文来自:中国数字科技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1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201007_1035222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