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最古老的智人化石?

来源:环球科学

撰文凯特·王(Kate Wong

 

故事发生在1961年。在摩洛哥马拉喀什(Marrakech)往西约100千米的杰贝尔伊罗Jebel Irhoud)山丘上,正在开采重晶石的矿工意外地挖掘出一枚人类颅骨化石。后续的挖掘又发现了来自其他个体的更多骨骼,以及一些动物遗骸和石器。这些化石原本被认为是4万年前的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s),后来又被重新分类为智人(Homo sapiens),并最终重新测定16万年之久的历史然而直至今日,杰贝尔伊罗的化石仍是一个谜团,因为在某些方面它们比最老的智人化石还要原始。

 

 

    现在,新的证据又一次改写了杰贝尔伊罗的故事。德国马普人类演化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的让-雅克·于布兰(Jean-Jacques Hublin)带领团队,复原了更多的人类化石和石器,并提供了过硬的证据,认为这个化石点的年龄比重新测后的还要古老。这项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了最近的《自然》杂志上。如果这些化石真如该团队所称的那样来自智人,那么这发现就将现代人的起源向前推了10万年,并将撼动人类谱系演化的地点和方式。但是,对于这新发现的意义,另一些科学家则表示不能完全认同。杰贝尔伊罗新发现离完美地解决谜题还很遥远,智人的起源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新发现不过是为原有的证据大厦再一次添砖加瓦。

    专家早已达成共识,智人起源于非洲。迄今为止,大家都认可的最古老的智人遗迹来自19.5万年前的奥莫基比什(Omo Kibish)和16万年前的赫托(Herto)。两个地点都位于非洲的埃塞俄比亚。然而,DNA证据和某些奇怪的化石提供线索暗示我们智人可能有更久远的历史。

在近期的工作中,胡布灵和同事在杰贝尔伊罗某处矿工没有涉足过的地方发现了来自其他个体的化石,包括颅骨、下颌,还有石器及被人类捕猎的动物遗骸。经多种方法测定,包含化石和石器的岩层年龄大约为35万~28万年。

 

 

    研究人员发现,杰贝尔伊罗化石的面部、下颌以及牙齿特征都与智人相符,而不像尼安德特人或其他古人类。然而,其脑腔却像其他古人类那样偏细长,而不像现代人那样是球形的。这样的变化与脑组织的差异有关。胡布灵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该团队认为,杰贝尔伊罗的遗迹代表了“我们这个物种的根源,无论在非洲还是任何地方,它都是最古老的智人”。他和同事在发表的论文中提出,该遗迹展现的这个族群虽然缺少我们的某些标志性特点,但它的解剖结构会逐渐演化为现代人的模样。

    胡布灵特别解释道,这个发现并不意味着摩洛哥是现代人类的摇篮。相反,考虑到其他的化石发现,他们认为智人的起源是一个“泛非洲事件”(pan-African affair)。在30万年前,早期智人就已经遍布整个非洲大陆了。这种散布当然少不了环境的支持,因为那时的非洲与现代有着天壤之别——撒哈拉还是一片绿洲,而不是现代的沙漠禁区。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同意杰贝尔伊罗化石属于智人的这个前提。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的古人类学家约翰·霍克斯(John Hawks)提出,胡布灵的团队没有将杰贝尔伊罗的化石与一个80万年前的人类物种相对比。该物种被称为先驱人(Homo antecessor),发现于西班牙。霍克斯说:杰贝尔伊罗化石或许是在向现代人演化,但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它保留了某个类似于先驱人的族群的面部特征。那个族群很可能是尼安德特人和之后非洲古人类的最后一个共同祖先。

 

 

    剑桥大学古人类学家玛尔塔·米拉索·拉尔Marta Mirazon Lahr)认为,这些新化石会“极大地挑战智人物种的决定性特征”。拉尔说:“影响脑功能重组的球状颅骨能决定一件化石属于吗?如果能,那么杰贝尔伊罗种族只能代表我们的一个近亲”,而不是现代人。相反,如果偏小的面部和下颌形状是定义智人的关键特征,那么杰贝尔伊罗种族就很可能是我们真正的祖先。这样,研究现代人起源的科学家就要将研究中心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转移到地中海地区了。

    无论如何,这个发现都注定能引发有关非洲中石器时期的争论。中石器时期大约从30万年前延续至4万年前,是谁缔造了这个文明?如果智人在30万年前已经存在了,那他们将是有力的候选人之一。然而,还有其他的人类物种也生存在那个时代,包括海德堡人(Homo heidelbergensis)和纳莱蒂人(Homo naledi)。

哈佛大学考古学家克里斯蒂安·泰伦(Christian Tyron)说,杰贝尔伊罗的发现“漂亮地让整个问题更加错综复杂”。这增加的波折意味着,为人类物种追溯源的科学家将面临更困难的工作。有时,最熟悉的事物反而最神秘。

 

翻译:程孙雪子

 

本文来自:环球科学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环球科学]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22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9775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
./t20171130_650021_taonew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