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取消

热门搜索

专题
首页  >  专题  >  环球科学  >  环球科学<前沿资讯>

Open Access的问与答

来源:

导语:Open Access是什么?它的作用有哪些?


关键词:Open access;免费


(图片来源:Meredith Kahn/Flickr, CC BY-NC)


Open access是一个以免费的数字形式对同行论文进行评价的系统,因此任何人只要接入互联网就能使用,没有任何经济、法律或技术门槛。该系统允许用户对资料进行下载、拷贝、打印和分享,无需经过许可或支付费用。

为纪念第八次“Open Access周”活动,我们向读者征集了相关的问题。



问题:为什么我们需要Open Access?我应该如何使用它?这个系统是更加有利于科学,还是更加有利于人文?

Lucy Montgomery的回答:Open access是一个强大的机制,它有利于拓宽知识获取的渠道,使研究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大学,延伸到更远。因为它能使人们免费使用同行评价的学术成果,为需要知识的人提供帮助,即使他们无力承担相关费用也能如愿以偿。

像在互联网上苦苦搜索疑难杂症最新信息的患者,发展中国家的学者,还有希望对日常病例展开研究、寻找证据支撑的执业医师,他们仅仅是众多从Open Access获益的人群中的一小部分。

Open Access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股潮流,其背后的推动力是这样一种共识:公众有权获取由公共资金支持的研究结果。封闭的出版模式靠销售获取知识的渠道来收回出版研究结果的成本,这一点在纸媒时代是完全合理的,因为制作、发售书籍和期刊的边际成本很高;但在数字时代,一旦论文发表,复制它的成本会非常低。

当一篇论文被发布在Open Access上,世界上任何人都可以阅读或者下载。对于那些曾因费用问题被拒之门外的人们来说,这是一项福利,例如为学生寻找共享资源的教师,还有希望自己的论文能在更大的知识体系中发挥作用的学者。

虽然Open Access在科学领域进展更快,它对于人文领域的学者而言也很有益处:帮助作者在其研究相关的两个社群间分享研究结果,并为新的受众提供知识和理念。


Open Access之所以能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一股潮流,其背后的推动力是这样一种共识:公众有权获取由公共资金支持的研究结果。(图片来源: Gideon Burton/Flickr, CC BY-SA)



问题:如果杂志要从订阅转向Open Access,他们如何能收回编辑、排班、校对、网站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成本呢?

Keyan Tomaselli的回答:在有关Open Access的讨论里有一个关键盲点,就是它对出版方造成的成本压力。对于那些没有基金会或大学支持的杂志,在Open Access的环境中将面临经济方面的挑战,除非他们对出版文章进行收费。这是因为他们的“许可收入流”会逐渐枯竭,这项收入的来源是:当杂志刊登的文章出现在学生们的课程中时,国家版权机构会向杂志社支付这笔费用。

在这种模式下,原本支付成果下载或订阅的费用负担就从读者或图书馆转向了要为文章出版而买单的作者或机构。如此看来,在保障数据费用得到支付的前提下对Open Access的免费设想就是错误的,因为虽然读者能免费获取文章,但作者及其所属机构却要承担相应的费用,否则杂志社就无从收回成本。数据费用的多少与互联网的接入和下载成本相关。

人们经常会忘记这种互联网资源也是有成本的。还有杂志出版后的成本,主要包括在线平台的主办、营销、流量和存档等方面。



开放式学术包括开放式笔记本、开放式数据、开放式评论和开放式获取。开放式学术有哪些更加系统和严格的方式呢?


如今可以在不同的学术成果上打上数字“标记”。(图片来源:Gideon Burton/Flickr, CC BY-SA)


Danny Kingsley的回答:关于开放式学术、学术诚信和对研究者的支持、研究管理、对于未来的假设和挑战、以及我们如何掌握智库中正在产生的东西等等这些方面,正在不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研究和讨论。

虽然研究工作的本质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但目前的体系仍然只针对传统出版这一途径进行认可和奖励。对学术进行开放具有多重积极意义:研究结果能够得到证实、不必为重现数据进行重复的工作、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数据进行分析。

如今可以在不同的学术成果上打上数字“标记”,这被称为数字目标识别(或者简称DOIs)。当研究人员的成果被他人使用时,作者的相关信息将得到引用和承认。

通过在研究中引入“开放式过程”,我们能在研究工作的各个方面打上数字标记,例如关于新型技术、方法和试验的在线论文讨论的构思过程。相比仅仅认可传统出版物的方式,这些过程本身就能被他人引用并得到奖励。



在无数等待出版的研究结果面前,我们如何确保Open Access中发表的研究成果能够保持严格的评审体系,例如同行评审?

James Bradley的回答:我们无法确保Open Access中的研究成果能够得到严格的同行评审。不仅如此,随着Open Access期刊的急剧增长,伪造的成果、以及与科学或整个学术行业无关或无用的研究结果都会得到出版。

我们是如何得知的呢?对于新手来说,在2013年末曾出现一次丑闻,当时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结果被收录进了多个Open Access期刊。后来有研究表明,业内存在着大量“捕食型”期刊,他们参与Open access的主要目的就是金钱。因为有学者或学术机构为出版买单,这些研究成果中的次品,无论其质量高低,就得以混迹其中。这就是为什么许多研究者经常会收到年轻期刊有偿征稿的邮件。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利润。


有另外一种控制质量的方式,它比同行评审更好,并在研究结果出版之后还能持续发挥作用。

(图片来源: Gideon Burton/Flickr, CC BY-SA)


为了缓和上述这种局面,出现了以控制质量为目标的Open Access期刊目录。如果你的研究成果进入了这个名单,就意味着你拥有良好的声誉。但其中有些进入名单的期刊实际上还是“捕食型”的。

不过,我们也不能认为所有发表在排名靠前的出版物上都是优秀的成果,或者所有发表在有偿刊登的期刊上都是垃圾。同行评审系统一直就不是完美无缺的。到头来,还有另一种控制质量的方式,它比同行评审的方式更加优秀,并能在研究成果出版之后持续发挥作用,这就是同行意见。

在一定程度上,同行意见能够通过引文数据库的度量指标进行测量。但这也能够在同行给予的学术地位和声誉中反映出来。这绝对是长期以来控制质量的最佳形式。



问题:资本主义和互联网局限了我们大多数的行为,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大学应当扮演怎样的角色?关于这一问题,同行意见又能在多大程度上超越“Open Access vs. 免费与付费间的细微差别”这样的阴谋论调?

Tom Cochrane的回答:Open Access的起源包括三个方面。它们分别是:研究者对更大的曝光度和读者数量的兴趣、扭曲的学术交流成本(与学术发表的真实成本相去甚远)、互联网使Open Access成为可能,这三点的顺序不分先后。


对研究成果、研究数据和研究过程的开放,增强了研究的可复制性,并且允许读者评价。

(图片来源:Gideon Burton/Flickr, CC BY-SA)


随着关于Open Access的争议逐渐变得成熟,有一点也变得清晰起来,即更多的开放也能够防止研究造假。对研究成果、研究数据和研究过程的开放,增强了研究的可复制性,并且允许读者评价。

除了改善研究工作的效率和尊严,以及增加与众多社群的融合度之外,Open Access与大学所要扮演的更广泛角色之间并没有特别的相关性或因果关系。没有互联网就不会发展出Open Access,这一点毋庸置疑,而Open Access运动本身也是对旧有模式的破坏与创新。



问题:Open Access运动每年的进展如何?相对于知名度的上升,现在具体的进展有多少?

Virginia Babour的回答:毫无疑问,Open Access已经走过了一段不短的历程。现在已对全球许多国家和机构进行了授权。

根据这些国家和机构的要求,不同的授权之间会存在一些差别。有些地方的授权,比如英国,主要是通过出版Open Access期刊的方式。其他一些授权,比如澳大利亚的基金委员会,是通过将作者的研究结果纳入大学智库的方式。

与Open Access相关的各种技术正呈现出爆炸性的增长,其中包括出版范围的新想法,例如可以仅出版文章的一部分(如数据),还有出版Open Access书籍的新模式等等。

最后,支撑Open Access的基础设施是随着出版许可一起发展的,这清楚地展现出使用文章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有人名和文本(甚至是文本的一部分)的标识符,学术文献可籍此获得更好的链接。

Open Access是一个不断进化的生态体系。未来将会出现多种形式,以适应不同的专业,也许还会适应不同的国家。如果这些能够得以实现,那就再好不过了。


作者简介:

Virginia Barbour,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拉西亚Open Access支持团队主管。

Danny Kingsley,剑桥大学澳大拉西亚Open Access支持团队主管。

James Bradley,墨尔本大学医药生命科学历史系讲师。

Keyan Tomaselli,约翰内斯堡大学特聘教授。

Lucy Montgomery,科廷大学文化技术中心主任。

Tom Cochrane,昆士兰科技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


(翻译:范俊;审校:侯政坤)


原文链接[the conversation]:

https://theconversation.com/your-questions-answered-on-open-access-49284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科普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其它相关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责任编辑:系统管理员]
 收藏:0
分享到:
文章排行榜
©2011-2017 版权所有:中国数字科技馆
未经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复制或镜像
京ICP备1100085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007388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11号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