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吃味精、鸡精已经成为很多人的饮食习惯。究其原因,则基本都是因为“味精是化学合成产品”“味精加热会致癌”“味精吃多了容易让人变傻”等言论。味精、鸡精在让食物变得更鲜美的同时,真的有如此危害吗?
味精、鸡精是化学合成?
其实,味精和鸡精的主要成分都是谷氨酸钠,这也是其鲜味的来源。不过,与味精不同,鸡精是一种复合调味料,谷氨酸钠含量在40%左右。鸡精中除了味精之外,还有淀粉、增味核苷酸、糖以及其他香料。谷氨酸钠的生产过程跟我们吃的酱油、醋相似,是用小麦或玉米通过发酵提取而成的,并非化学合成。用玉米制作味精时,通常是先从玉米中提取出玉米淀粉,再将其糖化发酵成谷氨酸,然后再进一步制成谷氨酸钠,最后将谷氨酸钠提纯便形成味精。
味精加热后会致癌?
传言中说味精致癌的理由是:味精中的谷氨酸钠加热到120摄氏度以上时,可能产生焦谷氨酸钠,而焦谷氨酸钠致癌。可事实上,在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分出的四级致癌物中,并没有焦谷氨酸钠的身影,因此,味精致癌无从说起。不过,当味精被加热到100摄氏度以上时,其鲜味会逐渐消失,因此烹饪时最好在70~90摄氏度时加入味精或鸡精,这时其鲜味最佳。
味精会让记性变差?
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实味精会让人的记忆力降低。相反,当人们吃了味精后,其中的谷氨酸钠在胃酸作用下,可转化为谷氨酸,这种物质对促进大脑发育、维持大脑机能有一定的帮助。
不过,虽然味精不致癌,也不会降低记忆力,但从营养角度来说,味精的钠含量还是比较高的,是一种不咸的“高盐食品”。高盐食品食用过多可能导致高血压,还可能增加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等疾病的患病风险。因此,我们应合理地食用味精、鸡精,不过分追求食物的鲜美,回归食物原本的味道。